文/马福林
大年初一骑牲口踏春之习俗始于何时,我不得而知,但作为少年时期最为有趣、最为刺激的闹春活动,却是我对少年时期最为美好的记忆,即使年过古稀,每每回忆当年踏春的情景,依然令人心旷神怡、忍俊不禁。
踏春活动一般在大年初一举行,公社化时期,牲口是由生产队统一喂养统一使用的。早饭后,我们这帮十多岁的顽童便不约而同地聚集在饲养室门前,吵吵嚷嚷、跃跃欲试,等待饲养员打开专供牲口进出的通道。通道刚一打开,大家便争先恐后蜂拥而入。为何要如此急不可待?因为先入者可以抢到自己心仪的大牲口,大牲口有骡、马、驴、牛之分,一般人都愿意选择高头大马。这是因为大马的性格相对温顺,比较容易驾驭,跨着高头大马,不但威风八面,而且安全系数极高,首选者志在必得。其次是毛驴,骑毛驴虽然有失大雅,但毛驴比马更要温顺,不但不使性子,而且因为毛驴体形矮小,方便上下,骑着最为安全。如果大马和毛驴都被他人抢走,那就选择骑牛。牛是个慢性子,本身就走不快,既不中看,也不中用。而选择骑牛者大多是胆小的玩伴,实属无奈之举。只有骡子很少被人选择,骡子高大威猛,性格火爆,喜欢与骑者对抗,降服高大威猛的骡子,挨摔的风险极大,不但需要勇气和胆量,还需要技巧和耐心。鞭子抽轻了,它根本不在乎,如果打重了,它又会撒开四蹄疾奔而去,将骑者摔在半道上是常有之事。所以,只有年龄稍大、体格强壮的男孩才会选择骡子。
待大家选好了各自中意的牲口,便浩浩荡荡地向野外出发,往往是骑马者已经走出一二百米,骑牛者还未走出饲养室大院。一帮小孩大声喧嚣着、欢笑着,吵吵嚷嚷,热闹非常。走在马队前面的那个人最为得意,吆三喝四、虚张声势,俨然自己就是马队的首领,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常常是骑马者讥笑骑驴人,骑驴人讥笑骑牛者,唯有骑骡子者无人敢取笑,他才是真正的骁勇将军,没有足够的胆量,绝对不敢打骡子的主意。而骡子一旦上道,便会甩开四蹄疾走如飞,片刻工夫便会赶超大马和毛驴,让骑者成为马队名副其实的首领。但骑者也常常会被乱尥蹶子的骡子摔下背,骡子会弃骑者于荒野路边而不顾,自个狂奔而归,让那个几分钟前还洋洋得意的高傲首领,顷刻间就变成了灰头土脸、被众人讥笑的败将。这往往是踏春活动的高潮,而那些骑毛驴骑牛的玩伴自然也是骑骡子骑马人讥笑的对象。特别是骑牛者最令人捧腹,骑马骑骡子的人都在野外转了一大圈,骑牛的才走出一二百米。因此,也会成为所有人的讥笑对象。
早先归来的骑者,将牲口在圈内拴好后,便站在路口等待那些陆续回来的晚归者,故意说些风凉话,给自个和大伙找乐子。最后归来的那个人,肯定是骑在牛背上的人,不但是路程最短,也是最引人发笑的那个人。而最为狼狈者,则是被骡子扔在半道的那个人,但他也常常会是最快乐的那个人。
骑牲口踏春是春节最受男孩们欢迎和期待的一项活动,也是一项最有趣味、最有刺激的活动,其间意外频发、丑态百出,半道被牲口摔下背甚至摔断胳膊者不乏其人。特别是那些骑毛驴骑牛的人最为滑稽,也最令人捧腹。那骑在牛背上摇摇晃晃、慢慢悠悠的憨态,令人忍俊不禁。虽然大家相互攻击、相互讥笑,却都充满善意,被攻击者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更开心更快乐。所以,每年大年初一的踏春活动,也是童年最为开心最值得记忆的活动,且年年乐此不疲。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