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飘坠到舌尖上的柳絮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黎荔 时间:2025-02-07


文/黎荔


中国人的餐桌上,食材往往包罗万象,无所不食。吃菌,吃野菜,吃花,吃草,吃各种虫子,这些都不在话下。虽然两广人号称,“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汽车,四条腿的除了桌子”,天底下都是老广的菜,没有什么植物不能吃,连苔藓也可以熬汤。但是,我在来到北方之前,还真的没吃过凉拌柳絮。

某次餐桌上,吃到了一盘翠绿的凉拌小菜,口感清香脆嫩,有一丝丝的苦味,清凉爽口。一问,居然是凉拌柳絮。其实准确来说,应该叫凉拌柳穗。因为食用的柳絮不是满天飞的,而是它的幼年时期,俗称柳穗,在每年雨水之后、惊蛰之前,柳树生叶之时生出。当一簇簇柳芽破开黄绿色的芽孢,露出三两片带着绒毛的嫩绿叶片,不出三日,一穗更加喜人的柳花在一夜之间钻出叶心。为什么用“一穗”来形容柳花呢?因为它是毛虫状花序。柳花的结构很简单,没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诱昆虫传布花粉,只能借风力传布花粉,所以是风媒花。花序有雌雄之分,老熟时整个脱落,雌花序中的果实裂成两瓣,具有白色茸毛的种子随风飘散,柳絮里面的小黑点就是种子。每年春天漫天飞舞的,其实是柳树的种子和种子上附生的茸毛。

凉拌柳絮这道小菜,吃的是鲜嫩的柳叶和柳穗,青绿的嫩柳穗,形如桑椹,是春天带给人们的一道美味。柳芽柳叶、柳花柳穗,都是苦涩的,为了除去这苦涩,要在沸水中焯水两分钟,捞出后过三四遍凉水,再用清水浸泡五六小时以上,甚至泡上一两天,浸泡过程中换水三到四次,处理过程和处理鲜竹笋一样。凉拌时,要用吃奶的力气,把柳絮中的水挤干净,芝麻油、蒜汁、味精、盐、糖调味,如果还怕带有苦味,再加点葱花和花生碎,这时柳穗的苦味就基本没有了。据说柳穗性寒,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去火明目的功效。
  凉拌柳絮,之所以不易吃到,是因为料理起来很繁琐,太花时间,而且柳穗的花期很短,几天就会变成柳絮。得到雄杨柳的花粉,雌杨柳就结出果实,果实内含有白色絮状物,这个白絮里面有种子,一旦果实成熟后,白絮就会带着种子随风飘散,寻找适合生根发芽的地方。柳花老时出白棉,如下雪般随风飘落。一旦到了四五月份,北方的柳絮可谓是无孔不入,甚至向来只管天气的中国气象台,也不得不预报起柳絮暴发时间。这些天,我走在交大校园里,脚底下已是一堆堆滚动的白絮,天空之中柳絮漫漫搅天飞。在有些路段,柳絮如蒙蒙细雨一般,撩乱地扑向经过的行人,上下前后,从里到外,没有一块无飞絮之地。这满天飞絮,一不留神就能体会到一张开嘴就满嘴“长毛”的感觉了。
  我一直认为“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最精彩在这个“飞”字,比“开”字立体。从地上飞到天上,这是一幅何等立体的春光图!“开”字呆,“飞”字灵,一个“飞”字,缤纷落瓣,柳絮杨花,春风浩荡,春花飞舞,意境全出。年年春来,春深如海,飞花扑面,春风中的一派春意,既浩大又灵动,既柔情万种又奔腾热烈。不过,如果有一位过敏症患者,读到“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就会很烦恼。因为到了飞絮季,就意味着打喷嚏,皮肤痒,流鼻涕,眼睛红肿,呼吸道水肿。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柳絮给人类制造了很多麻烦,但从柳树的角度来看,这是它们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生命投资,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柳树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春天的柳树,就像一座座无限的云库,它们可以从早到晚、漫天地撒播带着茸毛飞行的种子,它们组团飞行的时候,就如同一朵朵小型的白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地球上,柳树有这么高的保有量,跟它们的繁殖方式有很大关系。从自然进化的角度来看,柳絮是非常合理且很有优势的。在生命的竞争中,植物与人类是平等的。
  我们怎么对付这恼人的漫天飞絮?在它们还在柳穗阶段,还没有发育成絮之前,“凉拌柳絮”“柳絮酥卷”“柳絮炸丸子”“红油银丝柳絮”“柳絮茶”“柳絮包”,这些统统都安排上,让柳絮轻轻飘坠到我们舌尖上去,也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呢!


编辑:晓佳

上一篇:听歌记(外一首)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