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美文欣赏:古塔之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阿莹 时间:2022-03-02

文/阿莹

大雁塔 付昭华/摄

小雁塔 付昭华/摄

  (一)
  似乎沧桑的遗迹大都藏匿着难以言状的悲悯。
  我在鲁迅图书馆不经意间看到一本砖头厚的《陕西古塔》,略略翻开,竟是三秦大地的古塔摄影集。而且,让我惊奇的是那些形态各异的古塔争奇斗艳,有的像竖垒的苹果,有的像草丛里的石屋,有的像崖上的望楼,有的像直立的子弹头,有的藏于闹市,有的弃于荒野。这些饱经风霜的古塔显然历经磨难,却依然雍容不减,即使栖身于郊野,颓废中依然昂首傲立。是啊,每尊古塔的背后也都隐藏着一位设计师,翻阅这部影集就是与古人进行对话,而能汇集如此多的古塔也是一项功德呢。
  我似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作者,此人姓马,竟然是一九七〇年生人,一脸憨憨的腼腆,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我说书中收集的三百零七个古塔,我大约只见过十几个。不过,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延安的宝塔,泾阳的崇文塔,再就是彬县(编者注:今彬州)那尊傲立的古塔了,听说那座塔刹还是唐玄宗亲赐的名号。
  那年我们去大佛寺春游,一眼就看到有尊古塔处于闹市之中,居高临下,玉树临风,状呈八角,逐高七层,飞檐斗拱,吊铃荡悠。尤其那层层密檐下一圈突出的砖饰像一串花瓣,似人为套上去的叶蕊,真可谓仪态万方了。当地民谣称之为:七层层,八棱棱,二十四个窟窿窿,五十六个风铃铃。远望塔刹,确有如挺立于古道上的一尊大佛,不动声色地品味着夏暖冬凉,静静地把悲悯播撒进百姓心田;近看塔刹,又会被雍容的气势所震撼,呼唤着南来北往的商客,抚慰着田畴间劳作的百姓。身后有一面远远的岚山,有如巨大的绿色屏风,衬映着一条清清的小河哗哗流淌。饶有趣味的是,当地人也将此塔称为雷峰塔,与西子湖畔倒塌的塔刹有着同一称谓,似镇守着一对情侣的悲欢情缘,也给多少人带去了悲悯的幻想。
  听到我的感慨,摄影家翻开古塔集,指着其中一页说,这个开元塔应该是皇家寺院的古刹,否则唐玄宗不会高看赐名的,可惜如今只剩古塔不见古寺了。我于是与他细细聊开,想不到他为这本影集耗时十三年,踄山涉水、风餐露宿,几乎将所有节假日投入其中,才将三秦大地上的古塔搜罗其中。由此而知,三秦最高的塔是泾阳的崇文塔,有八十二米之高,最矮的是药王山的北魏造像塔,只有一米多高,也许那还是黄河以北最古老的塔刹。
  年轻人的执着调动了我对古塔的热情,我后来翻阅资料细细考究,想不到那已在中国人心中扎下根的塔刹,竟然产生于古印度,是佛教特有的一种建筑物。大约是在公元五六世纪,释迦牟尼圆寂后,当地佛徒为埋葬佛主“舍利”而修造了塔,称之为窣堵波。当然,那时的塔是半球形的覆钵状,内填泥土,外砌砖石,顶部有一平台,四面是石砌的围栏,正中立一伞柱,塔下则有一圈石质围栏和拱门,石面大都浮雕有精美的图案。这塔形与中国古代帝王的坟冢有些相似。我想古人对神圣的尊崇,也许都喜欢将其长眠之地垒以高丘以示怀念吧。
  然而,随着那本古塔集一页页翻过,我才知晓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塔也悄悄地在中原大地站住了脚,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古塔,是汉明帝时期在洛阳白马寺建造的印度式的塔。史书记载,礼佛的汉明帝陵寝就建有一个印度式的塔,只可惜早已消弭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由于“塔”在中国的建筑语汇里,没有对应的形式,所以当塔传入中国以后,曾有过多重译法,不仅有窣堵波,还有浮屠、浮图、方坟、圆冢、灵庙十多种。后来人们根据梵文“佛”字的音韵“布达”,造出了一个“荅”字,并加上一个“土”字旁,以表示埋藏舍利之意。看来,这个“塔”字竟然是一个年轻的词汇。
  当然,塔的形式很快便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汉地的楼台、殿阁、亭榭、门阙等高层建筑相结合,有的呈现为圆状,有的变为方形,有的堆成六角,有的砌为八棱。而且层层向上,每层都添加了一道密檐,犹如一座高耸的楼阁,傲立于山崖之巅,栖身于曲水之畔。塔顶一般都设有天宫,藏匿经卷佛像;塔下则建有地宫,存放舍利和圣物。
  当然,从汉唐以降,塔的建筑材料和外形也多有变化,先后有砖的木的沙的泥的粪的,还有金的银的铁的琉璃的,最终是以木塔为主转向以砖石为主了。而且,塔的内容也以埋葬舍利,引申为引领风水了,其式样也统一到中国式的楼阁密檐式了。当然,古塔内多有阶梯可达塔顶,方便四周观望,从而派生出了护法镇邪、文化风水、登高瞭望的功能,演变成当地的标志也成了文人骚客喜欢登临抒怀的风景名胜了。所以,古代的城池要塞大都建有高塔呼唤风水,因此,古塔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艺术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媒介,今天我们就可以从中抚摸到文化交流的刻度。
  我疑问仅凭个人的力量何以能穷尽三秦古塔?摄影家告诉我,他每次出门采风都要做些功课,将县志中记载的古塔罗列出来,然后再遍访当地名人,寻找方志遗漏的古塔遗迹,即使只剩下断壁残垣,也要想法留下踪影,以便为后来的研究留下依据。后来,摄影家振振有词地说,此集应是我省古塔的集大成,所以才吸引了顶级专家踊跃作序。我有些激将地问,三秦地面上的遗址多了去了,为何要专找古塔拍摄呢?他毫不迟疑地说,古塔是中国化的舶来品,每一尊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
  所以,古塔实乃丝绸之路文明交融的结晶啊!
  (二)
  听见我这样评价,摄影家不无忧虑地说,关中盆地本是汉传佛教的圣地,佛教界人士时常将长安称为佛都,就是因为汉传佛教八大祖庭中,有六大祖庭居于长安。所以,那唐代杜牧吟出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也是对当时长安的描述,也让今人从中窥见佛教当年的繁盛,而那与佛相伴的塔刹也必然会跟随其后,像春笋一样拱出地面,屹立在崖边河畔,一边播撒着佛经偈语,一边给人们带来纷繁的遐想。但是,留存在黄土高原上的古塔经受了千年的风雨剥蚀,如果不加维护必会逐渐散失在风霜里,即使已存留影集里的古塔也有些不见踪影了。何况,有些人为的破坏更会让人扼腕长叹!
  怎么还有人为的破坏呢?我有些惊异地望着他的眼睛,只见他冷静地说,你所欣赏的彬州就与佛陀有缘的,那尊现在已属世界文化遗产的大佛依山而立,曾经吸引唐僧取经途歇小憩,还留下了孙悟空在身后的花果山玩闹的顽迹,至今仍在抒发着脉脉佛韵。而与石佛遥遥相望的古塔,矗立在熙熙攘攘的彬州城内,已然成为这座小城优雅的标志了。之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彬州人在维修古塔时,就发现了塔刹的天宫秘藏,一个莲花石座,三十尊铜佛造像,且让彬州人好一阵激奋。不过,塔刹显然经受过昔日兵匪袭扰,走近塔身隐约可见累累弹痕,当然仍旧不失卓然的风华,似在笑望大宋以降的风云变幻。可是岁月的年轮进入本世纪初叶,街人忽然发觉古塔旁边的街道,常常传出一阵阵挖掘声,若走近了声音又消弭了。警方当即进院盘查,发现小屋地面竟挖开了一个伸向古塔的地洞,尽管当场抓住了灰头土脸的租房人,可另一个黑影瞥见警徽慌慌翻墙逃窜了。
  古道热肠的彬州人未曾料到,十二年后的一个夜晚,开元寺塔的地宫宝物终于被野蛮地盗了出来,运到黄河岸边一家大院去了,那里看不到圣洁的莲花,也闻不到袅袅的佛香。后来人们才知道,上次侥幸逃跑的那个黑影尽管混过了一个生肖轮回,却依旧对彬州古塔念念不忘。
  这次贼人为实施此番罪孽,竟然做了精心准备,先在远离古塔的街道上,租赁了一间简陋的门面房,挂上了“川湘食府”的牌匾。白天,炉火通红,热卖菜肴;晚上,门窗紧闭,偷掘盗洞。这些年来,人们耳闻目睹过形形色色的盗墓大案,可当警方后来发觉破绽钻进洞口,也禁不住惊讶不已。那黑影竟然准备了全套工具,铲土的工兵铲,维持的制氧机,支撑的护板,测量的激光仪,可谓挖掘设备一应俱全。而且,为防止洞穴塌方,每掘五六米就拐个弯,一条暗洞就像一条蛰伏地下的毒蛇,曲曲折折地向着古塔踊动。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夜间面袋盛土,白天堂皇运出,一个惊天的阴谋就这样顶着朗朗日月上演了。
  这个阴谋进行了整整十个月,当他们掘进到二百四十七米的时候,摸到了地宫的石壁。黑影担心塔基深埋于地下容易积水,便翻到地宫顶部,从上面揭开了两块方形青砖,窥见了一个沉寂了千年的地宫。尽管这个黑影已光顾过几个地宫了,可眼前的景象依然令之亢奋。左边,是层层套装的鎏金棺椁,似乎包裹了万千秘密;右边,一尊高浮雕的小石棺,生动记述着释佛的生平事迹,而中间的棺椁里三只精巧的琉璃瓶,则供奉着佛门子弟顶礼膜拜之物。可怜地宫里十面镇妖铜镜,却未能让贼人有丝毫犹豫,几乎在一个晚上,就将地宫宝物搬空了,也就是说,为了盗掘开元塔地宫,黑影做了整整十多年的准备!
  我吃惊地问道:这个案子破了吗?
  (三)
  随后,我费尽周折找到了侦办此案的刑警队长。其实,当开元寺塔的地宫宝物被黑影辗转腾挪之际,警方便接到密报察觉了,很快便在大江南北,织起了天罗地网,尽管贼人已将地宫宝物卖到了天南地北,却只经历了一个寒暑,便将黑影牵起的地下人脉一网打尽了。
  尽管我们的刑警队长见识过许多稀世珍宝,对地宫之物也有心理准备,可当那些宝物一一摆到面前,依然让他感到内心震撼,一件件宝物静静发散着悠远的光彩,一尊尊密函微微蕴藏着神秘的力量,一条条金丝维系着佛陀的悲悯……然而,这些风华凝重的古物究竟是何方圣物?这地宫里究竟有多少宝物被盗呢?
  后来,他们在搜查开元寺地宫时,发现了一块落款为宋代庆历七年的物帐碑,上面赫然标明:“释迦佛牙一颗,释迦舍利一瓶,宝光佛舍利一瓶,观音菩萨舍利一瓶。”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碑文还记载了寺庙住持当年去朔方讲经,曾专程拜谒过这枚唐代官吏供奉的佛牙。刑警队长不禁倒吸一口气,当年印度阿育王为安放四颗佛牙二根指骨,以及八万五千粒舍利修造了众多佛塔,传入中国的少之又少,每颗舍利都被尊为圣物,佛教界信徒若能目睹瞻拜,定会福报绵绵的。
  万幸,后来从多地起获的宝物,最终与物帐碑对应无右,可笑那个黑影还没暖热怀中的千万巨款,就被戴上了锃亮的手铐脚镣。而且如今这枚佛牙,流传有序,既是佛之圣物,也是古之文物啊!所以,当那最后一个宝函,一层层徐徐开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蓦然震惊了,一颗用金丝缠绕的佛牙,一粒粒盛装在琉璃瓶里的舍利,闪耀着五彩夺目的光泽,发出了悲悯的疑问。不过,我盯着墨色的物帐碑心想,这开元寺塔应为唐代古塔,可这地宫何以供奉着宋代宝物?后来我找研究者求证:首先,寺庙是唐代所建,否则何来唐玄宗赐名之说,而塔刹应为宋代所造,那八角古塔就是典型的宋代风格;其次,这开元寺里以前可能有一木塔镇庙,宋人出于信仰和风俗,在伟岸的砖塔修成后,便将佛牙请出地宫瞻仰后,又重新送回地宫布置了供奉物品,比如法门寺地宫就记载了皇家多次供奉的经历。
  不过,更让我震惊的是,刑警队长翻开古塔影集说,十多年前那次彬州古塔未遂案,就是这个黑影与其父所为,他当年侥幸逃脱后,依然惦记着彬州古塔,十多年后又纠集了“盗友”重操“旧业”,而且变得更为疯狂可恨,先后挖开了兴平清梵寺塔和旬邑的泰塔,又对岐山的太平寺塔、渭南的慧彻寺塔、代县的阿育王塔和彬州开元寺塔实施了盗掘,其动作之迅速,行动之诡秘,让人感觉就像在阅读连环侦探小说,也让我们的刑警队长破案之后,瞅着地下一条条黑黝黝的洞穴,禁不住仰天长叹:置于闹市中的古塔都能惨遭毒手,那遗于荒野中的古塔又该如何保护呢?
  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刑警队长听到我之感叹,却拼命摇头说,你绝对想不到,那个盗挖古塔的黑影在床头也放着这本摄影集,可能他就是据此按图索骥寻找到目标的,只短短几年工夫,就将专家在序言里提及的著名古塔大多盗掘了!天哪!我抚摸着那本厚重的书集,心里简直不是个滋味,拍摄古塔本是为了保护历史遗存的,这每尊古塔都是一部皇皇大书,都有一段令人唏嘘的经史故事,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结晶了,可那贪婪的黑影却恰恰利用了人们的善良……


编辑:高思佳

上一篇:美文欣赏:烤山芋
下一篇:春味儿香椿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