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芳川
老街是我熟悉的咸阳老街,老街的情怀是咸阳老街的情怀。咸阳老街两旁国槐的叶子绿了、黄了,又落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一年又一年,反反复复,黑色粗糙的国槐树干长粗了,比羊肉泡馍馆里的大老碗的碗口还要大。枝枝丫丫的树冠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茂密,以至于日光从天空中洒落下来,斑驳的圆点越来越稀少了。高大、茂密的树冠已经可以遮风挡雨遮阳成荫了,成了老街又一道风景线。
38年前,我分配到咸阳工作,记得是8月3日。第一次踏上咸阳老街,单位坐落在咸阳老街——中山街94号大院。从此便与老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的老街真的很老,马路上、房屋上、街道中,无处不散发着古老的韵味。青砖青瓦有之,雕梁画栋有之,沿街门店铁红色古朴的一块一块组装起来的木搭板门随处可见,将老街的古朴、沧桑、质感映入眼帘,勾起人们怀旧之情。那时候,古老的街道上栽种的还是法国梧桐树,树干粗壮低矮,树冠肥硕高大,树叶宽阔有致。
在中山街老街里,我住了五年。不知不觉中我将自己镶嵌在老街里,与老街,还有老街的草木、烟火成了伙伴。老街成了我心中无法割舍的记忆。
再次踏上咸阳老街——中山街94号大院,已经是15年之后的冬天。记得报到的那天是阴历的十月初一,天色昏暗低沉,雾霾浓重,口罩上都布满了层层淡淡细细碎碎的水珠,街道上弥漫了浓烟雾霾,街景自然是模糊的。由于急于报到,因而欣赏街景自然是不可能的了。我知道,这一次来到老街,极有可能由此地退休了。真是:来也老街,走亦老街。
在老街里学习、生活和工作,自然与老街分不开了。更何况15年前的老街情结依然在心中升腾,对老街的思念依然在心中缠绕,每天早晚都要从老街上穿过无数次,闲暇之余兴致勃勃地在老街里走一走、看一看,老街变了,变得有些现代了。原来的梧桐树变成了国槐,原来沿街门店的木大门木搭窗消失了,原来的青砖青瓦找不到了。新的建筑物虽然镶嵌着古朴的风格,但真正意义上的老街的踪迹不知不觉地不见了,随处可见现代元素在老街里弥漫着。
我在老街里努力寻找老街的印迹,看见了文庙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模样,歇山式的建筑物、楼台华亭在树荫和花卉的掩映下释放着古老的韵味,这里的文化气息很浓郁,庙宇的氛围很庄重,建筑物榫卯结构,雕梁画栋,庄严肃穆,让人起敬。踏进文庙,漫步在林荫大道上,这里风景如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观映入眼帘,石马、石羊、石龟等石雕及拴马桩随处可见,汉代兵马俑身披铠甲,严阵以待。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展示手法的交融,增添了文庙的沧桑厚重与静谧雅致。凤凰台依旧是原来的模样,青砖还是那样的坚硬,任凭刀光剑影、风吹雨打,岿然不动。静静地坐在凤凰台上,眺望着咸阳的模样,仪凤街、谷家巷、花店巷的古朴与繁华,增添了凤凰台的厚重。凝心闭目,气沉丹田,仿佛听见萧史悠扬的箫声,弄玉吹笙清脆的凤凰鸣声,箫声与凤凰的鸣叫在老街里飘散着、悠扬着、激荡着,与钟楼的钟鼓声交织着,激活了老街固有的灵气。新兴油坊坐落在东明街,“先有油坊店,后有咸阳县。”可知油坊的历史跨度和知名度。尽管炒锅、压梁、铣板、锅台……压油的工具统统不见踪影,但油坊经历百年依旧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老街的历史是悠久漫长的,老街的现在是古朴清香的,老街的未来是令人神往的。春天里,老街是温馨富有活力的;夏天里,老街是火热富有激情的;秋天里,老街是多彩富有清香的;冬天里,老街是静穆富有浪漫的。一年四季,老街的烟火浸润着咸阳,咸阳在老街的烟火里放歌。
冬日里,老街两旁国槐的叶子全部掉落,国槐显得粗黑、干涸。清晨我起了大早,白皑皑的积雪有五六厘米厚了,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地上空中,银装素裹,洁白恬静。好久不见雪了,瞬间被满眼的积雪惊艳了。站在中山街上,没有车辙和脚印的破坏,积雪犹如厚厚的棉被,严严实实覆盖在大街上,那屋、那树、那街、那路灯,还有那悬挂在国槐上的红灯笼,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油画,这样的老街能不让人陶醉?能不让人痴迷吗?拿出手机,拍了几张值得记忆的珍贵照片,顺便,用手机将自己置于油画里,置于老街里。
爱上咸阳老街,将自己镶嵌在这幅油画里。让思绪在老街里游走,让老街在思绪中绽放。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