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60)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鹏程 时间:2024-11-27


文/王鹏程

    

《新秦日报》:7月31日暑期学校昨闻纪略{1.听讲员对于该校表示不满。2.史地专家王桐龄由咸回省后游兴方浓。3.小说大家鲁迅君(即周树人)讲演终结即将返京。},8月2日暑校容纳学员要求之经过,8月4日{1.储材馆新闻两则。2.当局昨夜在宜春园欢宴暑校讲师。3.长安教育会明日之讲演会(邀请王小隐和刘文海讲演。},8月7日{1.(长安)县教育会连日之讲演。2.青年会欢迎暑校学员纪盛。3.暑期学校日就萧条。4.暑期学校的学生生活。},8月8日{1.李济之《人类进化史》昨已终讲。2.暑期学校的学生生活(续)},8月9日{1.暑期学校筹备结束。2.暑期学校的学生生活(续)。},8月10日{1.暑期学校筹备结束续闻。2.暑期学校的学生生活(续)。},8月11日{1.暑校少数学员前日参观孤儿院。2.暑期学校的学生生活(续)。},8月12日暑校课余谈话会昨日谈论曹操及北京名胜,8月13日昨日之暑校课余谈话会,8月14日(1.李干臣提倡学校造林。2.暑校课余谈话会之第三日。3.励进社昨日之讲演会。),8月15日(1.暑期学校前晚之游艺会。2.学者联袂游历终南山。),8月16日暑期学校之鳞爪,8月19日(1.王桐龄等联袂东返。2. 暑期学校明日停讲。),8月21日暑期学校昨日张榜。
  《建西报》:7月22日暑期学校开课,7月25日暑期学校景况(因不发讲义,学员感困难。)
  《旭报》:7月23日(1.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启事。2.暑期学校已开学。),7月24日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启事,7月25日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启事,7月26日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启事,7月28日暑期学校之见闻,7月29日{1.暑期学员看者。2.学者为(储材)馆员演讲。},7月31日(1.学者在督署讲演。2.讲师游历咸阳。),8月2日为暑期学校进一言,8月3日(1.暑期讲演结果如此。2.各机关无人听讲之原因。),8月6日(1.督署昨日继续演讲。2.暑期学校失败果真官厅之咎欤。),8月7日京报记者行将返都,8月8日学者又去二人,8月10日王小隐讲演受欢迎,8月11日拟暑期学校教授先生与听讲诸君者——仿韩退之答窦存亮秀才文,8月14日励进学会欢迎李博士之盛况,8月16日(1.农林家偕游终南。2.讲师订期东归。),8月24日(1.暑期学校结束之余闻。2.西乡之听讲员。)
  其次,没有及时印发讲义,加上部分讲师方言口音太重,学生难以掌握讲演内容。暑期学校开学后,由于部分讲师讲题为临时决定,再加之其他原因,没有及时印发讲义,“一般不懂讲师语言之义,仅能在黑牌上抄录,其大纲终全不能详晰了解,颇感困难”。暑期学校讲师中“除王桐龄是河北人,李顺卿、王小隐是山东人,王来亭、刘文海是陕西人,其余几位则来自江浙或湖南、湖北,对陕西人来说,他们的口音比较难懂,加之讲题深奥,致使有些听讲员因不懂讲师语言而无法出席”。有些则如同听天书一样空来浪游。因此,开讲第二天即有人在黑板上大书“既无讲义又无成书,言之谆谆,听者茫茫,师生交困,恐无好果”。学员虽有不满,但临时更改讲演题目、印制讲义过于理想化,明显来不及,也有悖于暑期学校“介绍新学术”的宗旨。所以学员的呼声最终不了了之。暑期学校按部就班执行教学计划。
  直到暑期学校结束半年多以后,才印成了《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一)(二)。鲁迅的讲演《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收在《讲演集》(二)中。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天气炎热难耐,暑期学校生活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等,都是导致学生对听讲失去兴致的因素。因此当时的报纸建议适当开展娱乐活动,如借西安青年会场地放映电影招待学员,暑校可联系学校、工厂及孤儿院等,组织学员定期参观学习等。暑校在学员的强烈要求下,果然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如在西安青年会放映日本地震影片,组织学员参观孤儿院,还许诺由暑校出资请学员去华清池泡温泉,去咸阳游览名胜古迹等。8月13日暑期学校应听讲学员要求还举办了游艺会。西大教师和暑校讲师均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据《新秦日报》8月15日报道,当时表演的节目有:“(一)万耕卢夫妇唱美国黑奴乐歌;(二)李干臣、蒋廷辅(黻)表演蕉叶照相;(三)陈定谟之遁瓶竞赛;(四)李干臣、蒋廷辅(黻)之认人游戏;(五)昝健行之滑稽读书;(六)陈秋杉唱美国歌;(七)昝健行、陈圣震滑稽外国演说;(八)王桐龄讲述日本某大学教授之趣史;(九)李宜之述说西洋学者之笑史。”这一活动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当日“到者约三百余人”,举办者“并饷各学员以茶点,至夜九时许尽欢而散”。为促进师生情感,“暑校还组织讲师与学员之间的谈话会,请王桐龄、李干臣、陈钟凡、陈定谟等讲师就‘曹操功罪问题’‘北京名胜古迹’‘美国社会风俗’‘改良小学教育’等问题进行自由讨论。谈话会起初还有数十人响应,到第五次时到会者竟不足十人,因此未能正常进行,可见效果并不好”。
  (未完待续)


编辑:晓佳

上一篇:我和秦腔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