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长安西望 丝绸之路考古纪事》(连载69)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海未平 时间:2025-02-07


文/海未平


梁云带领赵兆在萨拉兹姆遗址周边地区仔细踏勘,并根据经验选出了数十个地点准备打铲取土,然后进行土样分析,以期从中发现古代墓葬的蛛丝马迹。但结果并不理想,这里的土壤非常干燥,表面是一层硬土,下面则是松散的细沙,洛阳铲无法提土上来。即便是梁云这样从工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高手,这时候都有点束手无策了。他使用各种铲头进行了尝试,仍然无法提取土样,最后只好放弃。
  虽然没有在萨拉兹姆找到墓葬遗存,但王建新、梁云这些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技术方法,以及专注投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谦逊温和、尊重对方的合作精神,还是得到了塔吉克斯坦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这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10月,塔吉克斯坦正在筹备“纪念萨拉兹姆5500年”系列活动。但是,萨拉兹姆遗址的聚落布局、分布范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塔吉克斯坦的专家们想起了中国的同行们,于是,科学院院长法勒赫发出特别邀请函,请中国西北大学的梁云教授组建中塔联合考古队实施遗址的勘探工作。
  梁云从河南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考古技工一同前往塔吉克斯坦。同样是从杜尚别出发前往泽拉夫善河河谷,但这一次,他们不用再翻山绕行了,因为中国援建的从杜尚别直达片治肯特的公路已经修通并投入使用。宽阔的柏油公路,遇山钻洞,遇河架桥,各种配套设施和交通标志一应俱全,考古队一路疾驰,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为期10天的工作,考古队累计勘探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发现各类遗迹13处。其中,灰坑5处、房址1处、碎石面3处、沟渠1处、现代废弃水坑3处。令人惊喜的是,他们首次发现了萨拉兹姆古城遗址的引水、供水、排水系统。人工开凿的引水渠自南向北从遗址中部穿过,最后汇入泽拉夫善河;从这条主干渠上还分出了一条支流注入一个蓄水池,蓄水池的旧址就在工作站院子的前方。这个发现令塔方同行兴奋异常,因为西方学者多年来都没能搞清楚萨拉兹姆遗址的用水问题,而中国人创造了奇迹。
  勘察工作圆满而成功。塔吉克斯坦考古学家波波莫洛夫当场力邀梁云他们参加2020年“纪念萨拉兹姆5500年”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详细介绍这次的勘探和发现。
  遗憾的是,2020年1月,全球新冠疫情暴发,这次学术活动未能如期举行。
  初识贝希肯特
  2015年9月,梁云结束了在塔吉克斯坦的工作之后,立即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参加萨扎干遗址的发掘。2016年8月13日至9月8日,梁云带队与塔方考古学家波波莫洛夫为首的团队共同开展工作,对塔吉克斯坦杜尚别所在的吉萨尔盆地进行了系统调查。这次调查共发现人工土丘遗迹36处、坟冢及墓葬区21处,其中封土直径在40—50米的大型坟冢两座、农耕文化居址2处、疑似游牧文化居址1处。这些遗迹属于贵霜时期前后的文化遗存。
  无论是萨拉兹姆遗址还是吉萨尔盆地的文化遗存,都位于塔吉克斯坦的北部,而大月氏所在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则位于塔吉克斯坦的南部,那里才是梁云一直想去的地方。
  张骞赶至北巴克特里亚,终于追上了大月氏。《史记·大宛列传》记述道:“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沃,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张骞在北巴克特里亚盘旋一年有余,实在无奈,便南渡喷赤河前往南巴克特里亚的大夏。在大夏,他看到了来自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便询问当地人这些东西从何而来,大夏国人回答道,“吾贾人往市之身毒”,是大夏国商人从印度贩运而来的。身毒,即古代印度在中国的名称。这说明当时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等南亚地区已经建立了商业交往。
  张骞由大夏向西行,经瓦罕走廊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然后沿昆仑山北麓绿洲一路向东行至阿尔金山。翻越阿尔金山之后,他想穿过青藏高原北部的羌人之地返回长安。结果,此处的羌人也已被匈奴征服,他再次被俘获。《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喷赤河有一条支流叫瓦罕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河水自东向西流淌,形成一个河谷,被称为瓦罕走廊,这是中亚前往中国的通道之一。近代时,英国意欲从印度北上中亚,占据欧亚大陆腹地,而沙俄意欲从中亚南下印度,建立一个印度洋出海口。“北极熊”和“约翰牛”在中亚相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博弈。经过多轮较量,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不久,《马关条约》签订前夕,英俄之间通过互换外交照会的方式最终划定了中亚、阿富汗之间的边界,将瓦罕走廊划归阿富汗,作为双方的缓冲地带。大清全盛时,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而此时,帕米尔高原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被剥去一多半。
  (未完待续)


编辑:晓佳

上一篇:《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96)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