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饺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马利娟 时间:2024-12-11
文/马利娟 白水,四圣故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这儿有道美食叫小饺子。白水人,尤其是县城周边人,每每家有喜事或逢年过节,总会招呼邻居、好友,欢欢喜喜,围坐一起,包好小饺子,盛情招待亲朋。 小饺子,顾名思义,非常小,约为普通饺子的三分之一,馅常以萝卜为主,形状多为弯弯、花边、元宝等,配上白菜、粉条、豆腐、黄花菜、肉等做的臊子,来点盐、酱油、醋、蒜泥、香油、芥末油、油泼辣椒等,再来点豆芽、咸菜丝一类的凉拌菜,堪称人间美味。对它,我亦情有独钟。 小时候,要强的妈妈总是独自包小饺子。我太小,看着她辛苦操劳,却什么忙也帮不上。五六岁,终于可以踩上板凳够着案板了。妈妈擀好面,我拿着做小饺子皮的模具,忙得不亦乐乎。怕粘住,总是爱放面粉,小手动个不停,常常围裙上、衣服上、脸上,满是面粉。性子急,也不会用力,手磨破了。妈妈看看焦急烦躁的我,停下手中的忙碌,微笑着,耐心地指导我拿模具、做饺子皮的技巧。知女莫如母,她不忘叮嘱我:“别老是慌慌张张的,不急,慢点,一个挨着一个来。”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饺子皮终于做好了。妈妈教会我凡事只要认真对待并坚持下去,总会有所获。 渐渐地,许是觉得做小饺子皮没多少技术含量,腻了。要跟妈妈学着包。她拗不过我,答应了。小小饺子皮,放上馅,在妈妈手里,很是服帖,一个个漂漂亮亮的小饺子呈现在眼前。明明是照着妈妈做法做,可总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菜放多了,稍稍拉拉饺子皮,饺子要么七扭八扭,要么直接破皮;菜少倒是好包,它却扁扁的。看着手忙脚乱、急促不安的我,妈妈笑笑,不厌其烦手把手教我。“饺子皮放左手,大拇指翘起来,四个指头并拢,菜放三分之一。”“右手大拇指、食指指尖用力点,一点一点捏好饺子皮边。”“饺子放左手,右手大拇指放饺子内侧,弯,对,对,就这样,这不就好了!”跟着她,我一遍遍尝试着,一个个漂亮的小饺子终于包好了。我也成了家里包小饺子的主力,妈妈不用那样独自辛劳了。妈妈的笑烙进我脑海,犹如一道亮光,温暖、照亮我迈过一道又一道坎。 慢慢地,嫂嫂嫁进我们家,妹妹也长大了,逢年过节,我们总陪着妈妈一起包小饺子。岁月无情,妈妈日益苍老,腿疼,腰疼,再加上被老年人常见病摧残着,妈妈得常年吃药,手脚也不那么利落了,勤劳惯了的她却总是闲不住。时光荏苒,每每春节,依然得包许多小饺子。嫂嫂怕妈累着,总把坐火炉旁一边烤火一边煮饺子的活分给妈妈。哐当,盘落,饺子撒了一地。“真真老了,没用了,连这都做不好!”妈妈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满是内疚,深深自责。“妈这是嫌咱们包得不好啊!”嫂嫂一句玩笑,妈笑了,我们也笑了。是啊,哥嫂说得对,孩子长大的意义就是呵护年迈的父母,用爱精心守护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爱与责任永远是人生的主旋律。 这些年不太爱包小饺子。一则忙碌兄妹们很少聚一起,再则爸爸生前最爱吃,一包总会想起他老人家,伤心抹泪。最近单位事多,吃饭总是带孩子在外将就。终于,一贯懂事的女儿委屈巴巴地问我:“妈妈能不能给我做顿小饺子?” 买菜、焯水、做馅、和面、擀面、做饺子皮、包饺子、做臊子、做配菜、煮饺子。出锅,盛碗,放好爸爱用的木筷,和女儿妙妙虔诚下跪,遥祭我那乐观、豁达、执拗、坚强的老父亲。恍惚中,严父满是赞许凝视着我们,依旧右手端碗,左手持筷,慢调佐料,徐徐搅拌,饱含笑容咀嚼着他最爱的小饺子。“妈妈,这真的香迷糊了!”女儿唤醒了沉迷中的我,看看她配上喜欢的AD钙奶,笑盈盈地大口吃着小饺子,爱已满溢。温馨侵蚀,焦虑的心渐渐宁静:茫茫人海,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是无神论者,不迷信,也不矫情,只是总被一缕又一缕情愫包裹着,驱使着,带着浓得抹不开的思念和熠熠生辉的梦想,砥砺前行吧? 我爱小饺子,它像个无形的时光相机,记录了我成长中一段又一段美好画面。它,饱含着浓郁的亲情,承载着深深的思念,也诠释着善良、热情、好客的白水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编辑:图图上一篇:孟冬之美似春华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