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在时间之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11-13

在书桌上扒拉开一块空地,刚好能放下电脑和双手。在三泡台的香甜气味中,鬼使神差地敲出一行文字:在2024的时间之外。
  这世间,过去的和将来的,毁灭的和新生的,万事万物,没有什么会在时间之外,包括难以捉摸的飘忽不定的记忆。时间就像魔咒,时间就像无处不在的上帝之眼,看着这世间的可见和不可见的一切。我们都是时间里的爬虫,在努力爬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迹。
  人生的每一分秒都在时光流逝中,属于每个人的人生记忆却未必都一直跟随。有些人生的分秒是被忽略的,并没有留下记忆。所以那年,当我看到加西亚·马尔克斯那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被触动了一下。是呀,“人生不是活过的日子,而是被记住的日子”。
  去年8月份我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因为相对严重,在医院和家里休养了两周,当我返回岗位气喘吁吁地行走在美术馆的楼梯上时,身上排液伤口的纱布上还有积液的痕迹。但我记住了去年我做了一个手术,似乎一整年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去年我做了很多事情,做了很多展览以及讲座讲课,但在做手术这件事情跟前,似乎都已经不复存在。记忆也许是势力而不公的,在大的事情面前,很多小的事情就被记忆欺负和挤压出去了。
  今年7月中旬,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培训,这对我来说是极其奢侈的一次学习,暂时不用操心工作,甚至顾不上家庭,跟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听课、讨论、沟通,仿佛回到了没有忧虑而纯真的大学年代。在学校食堂里用餐,在学校教室里听课,仿佛自己也成了回归校园的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天之骄子。其实不是,自己不过是一个人渐中年的艺术从业者,一个家庭里的儿子,另一个家庭里的丈夫和爸爸,一个常常不合时宜的脑子里想法不停歇似乎也并没有太多价值的读书人而已。接踵而来的课程,新认识的老师同学,不停变化的场地,让新信息每一天都应接不暇。我生活在了一种不真实的真空中,仿佛生活在了时间之外。
  我说去年暑假做了手术,今年暑假参加了培训,也是这两年的大事情了。做教育的妻子说,你很会选时间,每年暑假两个月都是我最忙碌的时候。我仿佛成了繁忙家庭里的游手好闲者,多少有些负罪感。
  相对剥离了工作和家庭之外,我也有一种错觉,依然是生活在了时间之外。当我每天清晨,背着书包精神焕发地走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树荫下时;当我在课堂上奋笔疾书着各行业大咖分享的专业知识时;当我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在KTV里放声高歌时;当我和同学们坐在高铁上,在即将到达的北京城前看到风雨和彩虹时;当我穿梭于北京的胡同和地铁,在阳光明媚的中午骑行去鲁迅故居时;当我和石家庄的磊哥像傻子一样快乐地骑行在凌晨两三点的北京城时;当我们相聚一月的同学在首都分开各自奔向属于自己原本的坐标点时,我都会有一种恍惚,这恍惚让我觉得彼时彼刻我生活在时间之外。
  结束北京的课程,我独行于天津时;返陕之后,我跟妻小漫游于小重庆紫阳城的青山绿水中时;在兰州奔流不息的黄河水边和儿子喝着三泡台打着扑克时;和兰州八十岁的二大爷喝酒到凌晨两点,干完一瓶白酒,带着儿子背着包晃晃悠悠回到酒店时,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这种不真实也让我觉得,我此刻经历的人生正在时间之外。
  儿子说,感觉这一切很不真实,就像一场梦,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当一个长期以来相对稳定地生活工作在一个时空里的人,突然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停的空间变化,这种急剧的空间变化,就会让人对时间产生怀疑。我们的人生需要赶场子般地着急,也需要无目的的梦游般地悠闲,这样会让我们更多一点更深一点更真一点触摸到自己内心的感受,那就是生命的存在感、真实感和体验感,也就多一些对自我价值自我生命的思考。人其实是时空里的人,在不停变换和相对稳定的时空中,来校对自己的人生坐标,来探索自己的生命价值,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当二大爷跟我说起他曾跟着我的爷爷去河南的新乡、安徽的亳州阜阳等地做买卖;当二大爷说我的爷爷曾经在山西的煤厂干过三年,最终还是回到小刘庄失去改变自己人生命运机会;当二大爷说他因为投靠响应国家支边号召的我的五爷而来到甘南的农场,然后开始在甘南和迭部县曲折而精彩的一生时,我仿佛看到了上两代的人生切片,我对他们的默默的充满着光芒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人生充满了好奇。我想知道祖辈们是怎样从豫东平原名不见经传的小刘庄出发,开始了这传奇的一生的。我同样也思考着,属于我的家族使命和人生命运的诸多可能。
  在黄河边上,我问儿子,这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日夜奔腾都来自哪里呀,儿子笑着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又问,这些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又都流向了哪里呢?儿子又笑着说,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到此刻的我,突然觉得,黄河之水什么都没说,却又诉说了一切。在不同的时空中,家族命运与个体生命会有很大的差异,只有一种东西是能被产生、被意识和传承下去的,那就是生命意识,那就是精神传承,那就是走出小刘庄,寻找自我命运的胆魄和智慧,那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
  我们都在时间之内生活,同样也可以存活于时间之外。感谢勇往直前的先辈们,感谢属于自我的那些既往,感谢此时此刻的存在和感悟,也感谢那更多充满未知的艰难与未来。
  学黄河之水,奔流不息。

编辑:北月

上一篇:草珠子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