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黑神话:悟空》带火的陕北说书(1)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10-30

文/墨耘

今年8月,伴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一起火出圈的是一段苍凉、激越、粗犷的陕北说书:“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一朝鼠患凭空起,乌烟瘴气渺人迹……”陕北说书为什么和游戏这么搭,这么具有感染力?细究起来,还得从陕北说书的渊源说起。

陕北说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周代瞽人(即盲人)的“百戏”与“散乐”,在其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先后吸收了隋唐时期“俗称”“转变”的精华,继承了宋代“话本”“陶真”与各种技艺的格体,在元、明、清发展成熟,兴盛于清末民初,通常是艺人采用陕北方言,手持三弦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的一种表演艺术。

与学术研究不同,民间更愿意相信有故事情节的渊源。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陕北老汉生了三个儿子大黄、二黄、三黄,长大后卖给奴隶主赶牲灵,奴隶主因为他们劳动过程中的小事而发怒,让人把大黄的一只手剁了,二黄的一条腿打坏了,三黄的眼睛扎瞎了,然后赶走了三个残废的兄弟。兄弟三人只能流落陕北,乞讨为生。一天大黄拾到两片烂木板,发现敲打木板说吉利话乞讨的效果很好;不久他们捡来羊肠子晒干绷在木板上,就能弹出声音来,二黄给这木板配了个头做成了土琵琶;再后来二黄又挂了两根小木棍让大黄敲,这就成了梆子。从此兄弟三人相互配合,边打、边弹、边唱,成为靠说唱演出谋生的艺人。后来二黄又灵机一动,把两块木板绑在腿上自弹自打,这就是最初的甩板。三兄弟在此基础上相互学习,继续改良,可以做到独自一人手拿乐器弹、腿绑甩板打、随意开口唱。后来大黄、二黄去了山西,三黄留在了陕北。兄弟三人后来分别有了独门技艺:莲花落、琵琶、三弦,并都把各自的技艺传给后人。特别是三黄收了十八个徒弟,徒弟们出师后,在行艺的过程中改编曲调,形成了陕北说书的“九腔十八调”。这段悲壮的故事说明陕北说书诞生并深深扎根于穷苦劳动人民中。经过历史长河的积累和创新,形成了陕北说书唱词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曲调激扬粗犷、优美动听、富于变化的特点。


编辑:图图

上一篇:完美错过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