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岁月如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艾涓 时间:2021-06-07

阳春三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应朋友邀请,余有幸参观了慕名已久的清渭楼博物馆,欣赏了展出的历代名画及书法作品,并结识了郭峰先生,获赠诗文合集《岁月如歌》。
  交谈过程 中,了解到郭峰先生少年辍学、外出打工,二十多年在新疆、中亚等地创业,从无到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郭峰少年时便痴迷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书画,如今完成了资本积累,便想着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机缘巧合,得知立项于1998年重修改造的清渭楼,由于历史原因十几年一直没有启动完成,他遂生发念头——在此基础上建成一座中国最大的公益性美术博物馆。最终,在多方协调和支持下,历经沧桑的清渭楼,两千多年后在原址上重现辉煌。
  如今的清渭楼,未必能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样的名句,但作为美术博物馆,郭峰先生已实现了他的初步愿望:让历史名楼与书画殿堂相结合,将清渭楼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文化航母。就在下之眼界,应该说,作为民间投资,清渭楼美术博物馆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所展出的艺术作品,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屈指可数,西部绝对第一。同时,清渭楼也成为了古都咸阳众多历史遗迹中的标志性仿古建筑。这里,借用欧阳修《醉翁亭记》句略作删改,以表达我对郭峰先生的敬意:“峰回路转,有楼翼然临于渭河岸边者,清渭楼也。”
  “峰回路转”,回过头来品味《岁月如歌》。这部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作品集,收录了郭峰近二十年精心创作的225篇诗歌、散文,分为现代诗、旧体诗、散文三部分。宗白华先生说过:“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换句话说,文学创作的最初形态,就是忘我的霎那间喷涌而出的词句,无求精美、随心所欲。这种创作审美观照最合乎自然本真的天性,洗涤沾染世俗的尘滓。通过这部作品集的阅读,能进一步理解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静照”状态,郭峰的创作,大概如此。
  《岁月如歌》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作者以质朴的文字记录日常生活所见所思,举凡周遭风土人情、当地人文都成了他创作的主题。在所读过的作品中,郭峰很少考虑其形式是否精美,也缺少字斟句酌的过程。他只是直抒胸臆、表达此时此刻的感受,如此地放纵自己的情感,也不免随激情澎湃而来的是酣畅淋漓、泥沙俱下。我在想,他对文学的痴爱,大概还处在青春少年的懵懂中。文学创作,只是作为他对青春的追忆,对故土及人生经历的眷恋;只是作为他紧张而繁忙、喧嚣而世俗的商事之余的另一种快感的宣泄以及生活的纾解吧?!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现当下,出现郭峰这样乡土气息浓郁的基层创作实践者,犹如一缕清爽的风儿,荡涤开弥漫在城市上空的阴霾和沉寂,迎面是那股清新的空气。
  写作,是逃避喧嚣与庸俗的最佳路径,也是净化灵魂的绝妙境界。祝愿郭峰先生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更加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文学修养的提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事业追求更上层楼、人生价值更为丰厚。

编辑:慕瑜

上一篇:风过花香
下一篇:骆驼帖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