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骆驼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祥夫 时间:2021-06-07

53d35ceeb1ada319c443f570c47beb7f_img_42_406_205_131.png

不知为什么,忽然想起骆驼来了。过去拉骆驼,一人拉七八驮,或十来驮,骆驼不说一头两头,而是说驮,一驮两驮、七驮八驮。骆驼比人高,走得很慢,慢慢穿过城门洞,慢慢穿过城外的庄稼地,慢慢走远了。
  小时候,常听外边有人喊:“过骆驼喽!”接着就听到“叮当叮当”的声音。大人小孩都跑出去看,看骆驼从门前过,它们是来驮煤的。骆驼拉的屎是一球一球的,很小,骆驼那么大个儿,但拉的屎却要比骡子啊马啊都小,这真是怪事。
  我们院子里,有个姓李的厨子外号就叫骆驼,这个老李的个子可是太高了,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所以他说话走路办事总是弯着点腰,两只胳膊总是朝前耷拉着。他总是不怎么说话,也没见他笑过,人们在背后都叫他“李骆驼”。我父亲有一次笑着说老李要是骆驼也只能是只单峰骆驼。我没见过单峰骆驼,我们那地方没有单峰骆驼。来我们小城驮煤的都是双峰。夏天来的时候,用给我们家做饭的白姥姥的话说:“骆驼可受大罪了!”天那么热,骆驼身上都是一大块一大块的毛片,说掉不掉,说不掉像是又要掉,就那么在身上捂着。有一年冬天,母亲给我们絮棉裤,用的就是驼绒,驼绒很暖和,现在穿驼绒棉裤的人不多了,也不见有什么地方卖驼绒,过去每到冬天的时候就有人从草地那边过来卖驼绒,不论斤,论包,一包多少钱,买一包,够全家的了,驼绒好像是只能做棉裤,没人用来做棉袄,剩下的,可以做驼绒褥子。
  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们那个小城没过过骆驼了。骆驼脖子下挂的那个铃铛可真大,比足球小不到哪里去,声音很闷,但传得很远。小时候,有一次父亲从外边带回来一包骆驼肉,不怎么好吃,肉丝很粗。骆驼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汉代或更早一些。阿拉伯人生活离不开骆驼,非洲那边也一样,他们看一个家庭的贫富就是要看他们有多少驮骆驼。唐代的唐三彩骆驼有齐人腰那么高的,上边坐五六个伎乐,有拿琵琶的,有拿箜篌的,有拿大阮的,还有拿别的什么乐器的,但我想一驮骆驼怎么能够坐那么多的人?再大的骆驼好像也吃不消。艺术毕竟是艺术,要真那么来一下,让一驮骆驼驮一个小型乐队,我看不行,来头大象还差不多。
  中国古代的画家画骆驼的不多,明清有人画,也不多。现当代有两位,一位是黄胄,一位是吴作人,都喜欢画骆驼。虽笔法不同,但各有千秋。看骆驼肥瘦要看它的驼峰,骑骆驼也离不开那两个驼峰,人骑在两峰之间,不会骑的人总是用两手抓着前边那个驼峰,据说这样一来骆驼会很不舒服。骑骆驼要有技术,骆驼卧下来,人骑上去再让它往起站,一卧一站,动作幅度很大,很容易把人一下子甩下来。
  这次去科尔沁草原,在沙漠上骑了一回,感觉不好,无论什么事,一提心吊胆就不好,所以没事最好不要去骑骆驼。可骑的动物里边牛最好,一个字,稳,骑在上边可以读书。老子骑青牛入关才是老子,如骑快马或一头小毛驴就不是老子了。青牛就是黑牛,黑色的牛。曾在沙漠看过赛骆驼,是奔突,样子真不怎么好看,还让人担心骑在骆驼背上的赛手,很怕他们会被从骆驼背上掀下来。有句话是“骆驼撒欢大没样”。信是写实。骆驼的长相不难看,尤其是它们的双眼,那么大,水灵,好像还比较温柔,眼睫毛又是那么长。这样的眼睛在驼鸟的脸上也有,几乎一样,只不过小了几个号儿。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