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灯火璀璨忆流年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兰芷 时间:2021-03-29

ac4f3173958c6ba8a072c4274f6ed520_img_255_304_188_128.png

今夜,南门广场的灯又亮了。真美啊!璀璨的灯光像夜多情的画笔,将那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黛瓦白墙勾勒得熠熠生辉。高大的苏轼雕像在一片流光溢彩中,平静地极目远眺。八百年的光阴弹指一挥,这旷达勤政的凤翔府签书判官,若他有知,一定会欣慰于眼前这太平盛世的繁华。百年沧桑巨变,伟大的中华民族早已阔步于世界前列。
  今夜,在这一片流光溢彩的迷离中,我的思绪不由逆流而上,向岁月更深处漫溯。
  我想起了那盏煤油灯,以及被它照亮过的童年。小时候家里特别爱停电,“哗”地一下灯说灭就灭了,有那么一瞬眼前会极度黑暗。等渐渐亮些,母亲便会一边嘟嘟囔囔地抱怨着,一边窸窸窣窣地摸出墙角的煤油灯。“哧啦”划着一根火柴,灯亮了!一家人的心又重新安静下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照明都以煤油灯为主,蜡烛也行,但太不禁用,一包白洋蜡用不了几天就没了。特别是那些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看着一支蜡一会儿就烧去一大截心疼得厉害。我家的煤油灯乌漆漆的看不出年代,长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大肚子,极平凡朴素,极尽职尽责,你点上它,它就忠诚地亮着,除非油干捻子尽或者你亲自吹灭它。
  最难忘那些停电的夜晚,一家人在灯下一边说闲话,一边各做各的一份儿事。父亲最爱躺在炕上双手枕着后脑勺和我们聊天。母亲和姐姐爱纳鞋底,我和哥哥喜欢在地上追逐打闹。记得那年腊月我们围在一起糊灯笼。姐姐用手固定住铁质的灯笼架子,母亲拿着一堆彩纸不停比划,嘴里还念念有词:“这红纸要一缕一缕糊上去灯笼才平整。”“穗子用什么颜色好呢?黄的太暗,绿的会不会太俗?”母亲那时很年轻,皮肤光洁眼目含情,齐耳的短发随着她低头的动作一甩一甩的。淡黄的灯光将她的影子投在白墙上,好看极了。母亲的手很巧,缝的衣服、绣的花精美得不得了。端午节做出来的香包,那小猴子手里都必得拿一根金箍棒的。母亲和姐姐做灯笼,我和哥哥站旁边用彩纸折花玩。看着红彤彤的灯笼不多时就糊好了,我兴奋得忘乎所以,大言不惭:“看咱家的灯笼多圆多好看,妮家的灯笼瘪得像个葫芦,就用那红布一缠跟个布口袋一样。”话没说完一家人哄堂大笑,母亲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额头:“碎碎个娃娃还会笑话人得很,可不敢这样!”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笑声和母亲嗔怪的眼神。
  后来上学了,每天晚上都做作业,一停电我就和哥抢煤油灯,抢不过就气哼哼地朝他翻白眼。妈让我俩对面坐着,灯放中间,我不时就要拖着哭腔大喊一句:“妈——你把灯放低一点,离我近点。”妈不以为然地敷衍:“高灯低亮,知道不?”我不服气地把灯拉到眼前来,只听“嗞嗞”一响,闻到一股焦味,我的一绺头发烧焦了。哥在对面幸灾乐祸地笑着,气得我想打他一顿才解气。不料第二天他竟不声不响地用胖胖的罐头瓶做了一个煤油灯,竟然漂亮又好用,我心里蠢蠢欲动又想和他抢了。现在想来真是好笑!煤油灯也属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吧,要是对现在的孩子提起,他多半会睁着迷茫的眼睛百思不得其解,但对我们而言却是一段烙印在岁月深处的生命符号,就像六七十年代的人,提起马灯会想起风雨之夜的饲养室,想起夜里牲口细微的酣声。想起舞台上穿制服的李玉和。想起浓眉大眼的李铁梅。而我们提起煤油灯,便会有无数温馨的回忆涌上心头,那是生命最初给予的温柔质地。
  其实煤油灯有多好呢?没啥好!一点上就有一股臭味,风一吹火苗左右乱摆,晃得人头晕。要是不小心打翻就是一场灾难,那刺鼻的味道几天都挥之不去。所以很多年后我毫不犹豫地花掉四分之一的工资,买了一盏台灯,这台灯通身白色,灯光柔和,还能用手触摸着调节亮度。一打开就是一个发光的小宇宙,绝不刺眼还透着素净。对于我这样喜欢在灯下看书的人来说简直如获至宝。关上门,打开灯,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文字上,心便沉静下来。像秋日不见一丝风的湖面,一个世界的纷争和喧嚣都被隔在外面,灯下的世界如此安谧,幸福的感觉便如此悠悠自心底浮起。
  灯,或许是我心底最温暖的一丝慰藉吧!我喜欢灯,尤其是漂亮又实用的灯。儿子两岁那年我又买了一盏落地灯,纤细的金属杆屈曲盘旋,从上至下错落有致地嵌着大小不一的五盏灯。一拧开关,如盛开了一树红红白白的花朵。温暖的冬夜坐在沙发上教儿子背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儿子伸出胖乎乎的胳膊,吊在我的脖子上,灯光下他的小脸花朵一样可爱。窗外雪花静静地飘落着,迷蒙了天地,而我的窗口始终明亮着。
  时钟滴滴答答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世界一点点改变着模样,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变了:柏油路变宽了,高楼大厦更高了,川流不息的小汽车更多了,鲜衣怒马的人们越来越时尚前卫了,再看那些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的壮举吧!复兴号如长龙呼啸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圆了几代人的梦。我们的城市像是乘上了高速列车,改革开放为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兴奋吗?当然!自豪吗?当然!恰若今夜南门广场的灯光,你怎能不为它心动神移?看吧!这流光溢彩的美丽夜景,这灯影绘就的美丽蓝图。每一束光线,每一道霓虹都在细细诉说凤翔城的幼年故事,诉说祖国七十年的风雨沧桑,诉说这水一样漫过的似水流年。你听!你听吧!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