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QQ到微信,点赞逐渐成了人们休闲消遣时随意而为的一种习惯。以前只限于手机族,随着人手一机时代的到来,点赞几乎成了一种全民行动。先是朋友圈点赞,商家集赞促销宣传,网民集赞领纪念品,一些评奖单位把点赞数纳入评奖指标,参评者一呼,亲戚六人,八朋九友,同事同学尽皆响应。一时间,点赞如潮,网上求点赞,见面说点赞,睡觉前点赞,睁开眼点赞。
现在人都重视锻炼,而走步据说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锻炼方式。腾讯紧跟形势,很快开发了小程序“微信运动”,其中最常用的一项功能就是计步点赞。只要下载使用这一功能的微信好友,不管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不用相互联系,就能知道对方走了多少步。善于思考的人从步数还可以大体判断出对方一天的活动状态,是出门了,还是宅家了,是一般的日常出行,还是专门走步锻炼了。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给对方的步数点赞。每个人步数后面都有个浅色的心形图案,你轻触那个“心”点个赞,那图案立即亮成小红心,就好像在人心里点亮了一盏灯,看到亮亮的小红心,点赞者和被赞者都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坐我对面的同事就热衷于微信运动。他从我的步数知道我是走着上班来的,还是开车骑车来的。每天进办公室先向我求证他的判断准确与否,而且乐此不疲,颇见趣味。他还专门把熟识的朋友设置为微信运动“关注的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点赞。我自然是他关注的人之一,我有时忘了给他点赞,他便会适时提醒。对此,他还有一套理论,他说点赞如见面、如握了一下手,而且还把他的点赞理论编成顺口溜:如今手机真方便,没事就到微信转,多给朋友点点赞,不曾相见胜似见。
仔细想想,同事的这套点赞理论颇有道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圈子里忙碌、打拼,见面都难,更别说经常性的聚会闲谈。熟人相见,匆匆握个手,顺口一句“改天一块吃个饭”,“改天”不知就改到了猴年马月。但是手机,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带在身上的,微信是得空就刷的,看到熟人朋友的运动步数,顺手点个赞,真如同事说的如在街上见面握手一般。天天点赞,便如同天天见面,天天握手了。同事之所以乐此不疲,原来是悟出了此中奥妙!
其实,不止微信运动,朋友圈发个消息,晒个爱好,看到熟识的不熟识的亲朋好友点赞,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泛起温暖的涟漪,对方的音容笑貌也会如镜头一般在你的脑海闪现。即便是素不相识的微友,看到他的点赞,也会心生暖意的。朋友圈也是一个社会,隔着屏幕,大家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点赞如见面,如握手,如相视一笑。信哉!
古人写信,常在开头写“见字如面”表示问候,意思是告诉拆信人看见我写的字时就好比见了我人一样。古时交通不发达,更没有电子通讯,人们想见一面,何其难哉?“见字如面”字短情长,包含了人们多少思念之情啊。如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人和人相见的机会却少了,点赞不失为电子通讯时代简便快捷的一种无声交流方式。套用古人的话,就是“点赞如面”了。
点赞如面,愿一个个“赞”如银河喜鹊,能够架起人类情感交流的天桥。
编辑:庞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