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一碗馓饭满腹乡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冯军权 时间:2020-05-25


  吃馓饭也要有好季节。一场绵绵细雨,下得正是时候,做馓饭的机会来了。酸菜妥妥的;扁豆面不算多,美美吃一顿还是绰绰有余;洋芋虽然满身褶皱,像爷爷额头的皱纹,但依然有充足的水分;只有辣椒面还是三年前磐安镇上逢集时买的,虽然不甚新鲜,但华夏第一县的名分不是凭空摆着,依然足够香辣。 
  水已经翻滚起来了,洋芋正在水里嬉戏,扁豆面像泳池边的高手,紧盯目标,等候懒婆娘发令。 
  抓一把面,扬手在空中画半个圈,面就像春天的杏花,飘飘洒洒,天女散花般汇入大海。撒下的面是绊脚石,也是蜘蛛网,铺天盖地般把洋芋团团围住,一根擀面杖犹如船桨般及时伸出援手,但也无济于事,洋芋最终还是被扁豆面征服,静等人生的下半场。 
  馓饭好做,但要吃得美味,是需要几大调料的。 
  盐是必需品,产自当地的红辣子家家都有,叶窄尖硬的韭菜在我们那儿,都是自家种的,自然也不缺。韭菜虽有,但一定要腌制好。这些都齐备之后,还需要酸菜,酸菜是家乡特制的一道菜,是馓饭里最核心的调料,不是之一。 
  以上这四种调料是必需的,如果条件好点,再锦上添花般炒一盘土豆丝,绿辣椒丝,那就完美了。 
  原料齐全,馓饭上桌,该开吃了吧?其实不然。调料的放置也有先后顺序,一般盐会拔头筹,红辣椒次之,韭菜和酸菜依次覆盖。 
  调料放好后,吃也是有讲究的。要吃得好、吃得干净,是有一定诀窍和标准的,一碗馓饭吃完后,碗依然干净如初。 
  一碗热气腾腾的馓饭上桌后,父亲不急于端碗放调料,而是先放置一会儿,父亲说这是要让馓饭紧凑些,父亲利用这个时段,选择一双长短、粗细相对一致的筷子。等父亲选择好筷子,碗里的馓饭也凝聚在一起了,馓饭的四周和碗有了空隙。父亲先撒盐,轻轻的,缓缓的,撒好的盐会慢慢渗透到整个馓饭;第二道上红辣子,也是均匀覆盖在整个馓饭之上,像是给一幅即将成型的画涂染色料;随后就是韭菜、酸菜依次叠加。 
  调料上齐后,父亲才开始舌尖上的馓饭,往往这时,孩子们已经擦嘴揩碗了。父亲慢慢端起碗,碗稍稍向怀里倾斜,然后用筷子从碗的一边开始削着吃,这样随着馓饭的减少,碗则愈加倾斜,直到一碗馓饭吃干净,整个碗都是干净的。 
  馓饭好吃,感觉是在进城之后。在城里工作时间长了,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开始思念起故乡的各种吃喝,对馓饭这种儿时的家常便饭,愈加期盼。 
  馓饭在我们老家也叫懒婆娘饭,它是甘肃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而甘谷馓饭之所以有名,其实是有原因的,甘谷的辣椒配甘谷的馓饭,简直是绝配,再加上甘谷当地的韭菜,更是锦上添花,香气四溢。

  甘谷辣椒 
  甘谷有“辣椒之乡”的美誉,甘谷人种植辣椒,可以追溯到400年前,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甘谷辣椒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外表和味道。色泽红亮,肉厚油多,角条颀长,皱纹均匀,自然味道浓郁鲜香。 
  说实话,馓饭好吃,如果缺少油泼辣子,不但缺少了视觉,更缺少味觉,简直逊色一半。我们回西安,必带甘谷辣子,火红的辣子,象征生活的红红火火,带上它,标志着干事红火。

  甘谷韭菜 
  韭菜是甘谷又一大支柱产业。甘谷的土地适合韭菜的生长,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有几排韭菜。这几年,我们礼辛镇也开始大量种植韭菜,率先示范的是地处川道的尉坪村。尉坪韭菜叶子细而尖,干而红,是佐饭的佳品。要判断是否为尉坪韭菜,只要看韭菜叶子头,头上带点微橘色,那就肯定错不了。 
  只要城里客人踏入我们礼辛镇,家家户户都会以罐罐茶加热油饼招待,主食既有煮洋芋,更有擦面馓饭,这已经成为我们招待客人的招牌佳肴了。

 甘谷酸菜 
  酸菜西北人都在吃,在甘肃则更为常见,制作酸菜的工序基本一样,但材质的选择各不相同,甘谷酸菜之所以好吃,就在于选材。在我们当地盛产一种苦苣菜,这是一种野生植物,漫山遍野到处都有,人们把苦苣菜采摘回来,经过打理和清洗,然后加工制作成酸菜。 
  如今,当地人已经把酸菜做成了产业,袋装的酸菜已经售往神州各地。在外闯荡的甘谷人,发现酸菜可以致富,于是回到家乡置办工厂,做起了酸菜加工生意,竟然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甘谷擦面 
  擦面也叫豆儿面,是由一种椭圆形的小扁豆磨制而成,据说这种农作物不好伺候,且产量低,生长季节性、地域性极强。 
  在我们当地,都把这种农作物叫做豆儿。豆儿根短,枝叶繁茂,长相如红豆杉,一亩地能产个一百斤就已经不错了,产量低,自然就值钱。 
  这几年,随着青壮劳力大量进城,曾经的主要劳动力,已经很难支撑起耕地种田的重任,诸如豆儿这样难以伺候的农作物几乎快要消失了。好在我家一直坚持种着,留在老家赡养父母的大哥知道我们爱吃,哪怕再难,一年也要种上一两亩,寄给我们在外的家人、亲戚。 
  我如今在西安生活,吃羊肉泡馍和肉夹馍的机会显然要多于家乡的馓饭。我吃羊肉泡馍完全照搬了父亲吃馓饭的一套程序,为此,一帮陕西朋友笑称,吃羊肉泡馍我最规范。 
  现在的甘谷辣椒、甘谷韭菜、甘谷酸菜、甘谷擦面已经是甘谷人引以为豪的地方名片,人们外出必备的家乡四大件。但是我要说的是,不要在拥有这些地方特产之后,忘了家乡的馓饭,正是家乡馓饭的海纳百川,才成就了甘谷辣椒、甘谷韭菜,还有甘谷酸菜和甘谷擦面,它们只有汇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 
  冬已来袭,在外打拼的甘谷人,早已捆好行囊,渴盼早日回家。家里已经调好了苦苣酸菜,泼好了胡麻油辣子,擦面袋子装得鼓鼓的,就蹾放在案板上,洋芋疙瘩又在滚烫的水里翻腾嬉戏,一锅热气腾腾的馓饭就要做好,锅边的老父老母,正在静候离乡的游子回家。


编辑:庞阿倩

上一篇:五月的槐花
下一篇:点赞如面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