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顽石的灵性修炼(4)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5-04-18

贾宝玉:脱凡返灵性
  青埂峰下的通灵宝玉,是唯一被《红楼梦》原著明示的补天遗石。与石矶、悟空不同,此石主动选择入世。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的石头就是女娲娘娘手里的补天遗石。
  青埂峰下,女娲补天所遗顽石静立千万载,自题偈语道尽宿命:“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顽石本欲“补天”却遭弃用,于荒寂中生出灵性,向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乞求入世。癞僧施法将其化为“扇坠大小”的通灵宝玉,成为贾宝玉降生时口衔之“命根”。
  此石既见证贾府盛衰,又困于“金玉良缘”的宿命纠葛。贾宝玉一生困于双重身份:既是神瑛侍者历劫之身,又是顽石附着的“臭皮囊”。他斥通灵玉为“劳什子”,屡次摔玉明志,恰如《西江月》所讽:“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然通灵宝玉何尝不像紧箍咒?令其无法挣脱“金玉良缘”的世俗桎梏。黛玉逝后,宝玉终悟“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方知顽石所载故事,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谶语。
  待劫终之日,通灵玉复归青埂峰,将所见所闻镌刻石上,成就《石头记》。癞僧曾警示:“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而顽石历尽繁华后终得解脱,正如《好了歌》所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贾宝玉最终“悬崖撒手”,通灵玉亦随僧道归去,通过遁世而彻悟,留下“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偈语,发出了关于功名利禄的另类解读。

编辑:北月

上一篇:描述一种日子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