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茶,汉中人的生活更离不开茶。
自古以来,汉中就是中国历史上首条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也是陕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茶不仅深深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细节,更以它卓越的感染力、渗透力,融入了文学和艺术的领地,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茶可行道,茶可雅志,具备这样的概念,长此以往饮茶就变成了品茶。品,茶的精神,茶的内涵,茶的魂魄,茶的境界,茶的虚静之美、闲逸之心。
为了让人们以多层次多方位的角度认识茶、理解茶,于是就出现了以茶文化为表现内容的场所。这些场所大都古朴、幽雅、清静,与茶的性格相得益彰。在如此有趣的地方品茶,不仅身心变得澄明清澈,就连时间也慢慢停泊下来,落在一朵荷叶上,聆听流水的吟哦,汲取光阴的馨香。好的茶舍当然要配上好的气氛,好的气氛往往需要好的韵致来推波助澜。茶艺就是一项韵高致静的行为艺术,也是一种较为时尚的茶文化礼仪。
好的茶艺不仅倾注了品茶的思想,提高了茶的境界,也赋予了茶叶更强的灵性和美感,让人们从茶的清纯、幽雅、质朴的性情中,感受到自身个体与茶的身心交汇;让人们意识到品茶的过程,不仅带给我们美 好的意境,也让我们的精神得以滋养和升华。这才是茶文化的真谛与奥妙、艺术的真谛与奥妙。
汉中的茶馆比比皆是,若是你走乏了,总会遇到一处有意思的茶馆,宽襟窄袖地站在那儿静静地等你。在汉中,很多时候茶馆并不是用来单纯喝茶的,茶馆往往是街坊邻里打麻将打牌的娱乐场所。真正以品茶为乐趣的地方,名字里大都含有舍、轩、斋、芳、香、品等字眼。比如悦香茶艺馆、鼎信轩茶楼、沁园春、一品轩、一壶春茶楼、禅茶一味、漱芳斋、清风斋、汉水十三品等等。每个充满意境的名字,都是茶人精心雕琢的,不但散发着浓郁的中国风韵,有些还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成一系。散发着中国风韵的茶舍是茶文化的主流,然而在这个包容开放的城市,一些颇具小资情调的茶舍,给茶的世界增添了别样的风情,比如蓝调茶艺馆、音乐茶吧、云上、东宫、本色、可可树、清水衙门、上岛印象等,听起来既时尚又多元。
漫步在汉中的大街小巷,每当路过茶舍的橱窗,光是隔着卷帘和屏风,看着摆放在陈列架上的古雅精致、小巧玲珑的茶具,就是美的熏陶。这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去,在喜欢的一角坐下,等一簇簇鹅黄的叶芽,被深沉的紫砂壶含着、噙着、裹着,等茶的清纯与质朴在壶中滋养、发酵、酝酿。这是一个漫长而有趣的细节,我愿意参与其中,成为茶的叶芽、叶瓣、叶脉,或水的泉、水的眼、水的波纹,水的一部分。
其实天地相通,万物同道,当你看着茶与壶在眼前相互依托、相互存在时,你仿佛也是千万枚茶叶中的一片,在清澈的水中舒展、飘逸、幻化。此时禅心袅袅,古筝悠悠,身着汉服的女子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又迅速倒出,将器具提温。而后将茶叶入壶,沸水入壶,封壶,等茶。等茶的期间,茶也在等你,你的气度、你的韵致,你还需放下心来慢慢等,就像等松吟,竹曳,雪落,梅开。当一曲琴音从你的心波铮铮流过,茶也就熟透了。此时,煮茶的女子将壶中茶汤斟入茶盅,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这时茶客在音乐的熏陶下,于时光里端坐,神色安然地端起茶,用温润的嘴唇轻啜慢饮,面容优雅恬淡,动作不疾不徐。
品茶的期间,香起莲花炉,风从袖底来。一方古琴被白衣长发的女子,用纤纤玉手弹着、抚着、点着、拨着。随着情绪的弥散,琴音轻柔绵软,舒缓流畅,如风行水上,月穿云衣,洗濯灵魂的浮尘,梳理内心的皱褶。这时候你只需静坐,坐在自己的旁边,等小桥流水、渔舟唱晚,等一个美好而丰满的词语含苞、盛放、凋谢。
当然你也可以约知己三五,在袅袅时光中听琴、品茗、说书、闲话。然而我们总有那么一次选择一个人静坐,仿佛你一个人在此远游,在此寻觅,在一个故事的扉页上幽幽地凉,缓缓地落,最后走失在无人相知的年代。这便是茶的语言,茶的心境了。
编辑: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