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秀杰
我的婆家在南方。每次回婆家半个月,说是看望老人,倒让二位老人为我们的吃喝拉撒睡要比平时更操劳,虽心有不忍,但看见他们欣喜地忙前忙后,身为人母的我,懂他们内心的那种感受,便像回到了娘家,做起了女儿,安然享受两位老人的厚待。
人都会老去的。七十多岁的婆婆勤快、俭省,除了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劳作,我很心疼。因言语交流不畅,我只静静听她说话,但我知道她一定感应到我的怜惜,所以才会滔滔不绝地诉说。在婆婆看来,我和她的心是相通的。
婆婆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娘家很富有,但嫁过来家境有很大落差,她内心是不情愿的,有许多话无法对人说。远在几千里外生活的我,偶尔才回去,回去又把那里当自己家,婆婆憋了很久的话算是找到了倾诉的人。好几次,她边说边落泪,从她的叙述中,我捕捉到婆婆是忆起了她初嫁张家时日子的困苦、艰辛及不快,让她最难过的是,公公又对她缺少关爱。也许人老了就难忘陈年所遭遇的旧事,那些经历让她伤感难过都是印到了骨子里的,年岁久了,又一点点慰藉着孤独的时光。我仔细感受时,只能用眼睛暖暖地看着她,用我的手轻轻拍拍她柔弱的肩,给其安慰……
我曾多次邀婆婆来西安,她不来,说她不能坐车,说晕车会要了她的命的。我们说什么都没用,婆婆坚决不来。一直以来的心愿,我无法实现,这让我时常觉得如芒刺在背!
父母都渐渐地老去了。
因此,每年春节,我只能回婆家;因此,我已有多年没回娘家。其间父母来我这儿帮我两年忙,回去两年,我也没时间回去看他们。有点空也就是过年,但每年都是回去看望婆婆……我不知怎样做才能让四位老人真正都感到幸福快乐!也许我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已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不再为生活和生病的费用支出而担忧。
收拾好东西,人还没走出老屋,车还没启程,婆婆就再三拉着我说:过年回来呢,过年回来呢。一向言简的老爷子今年也不停口地叮嘱:过年回来,过年回来……
心底莫名地涌动了一股伤感:人老了都会如此吗?面对远行的儿女,既拉不住他们的手,也无法阻止他们奔波的脚步,一遍遍地说着: 过年一定要回来。与其说是叮嘱的话,我想更多的是要儿女给他们年老孤寂的心一个温暖的承诺,一年一盼,一盼一年的一份念想和活着的意义。
真的不敢想我们那年迈的父母亲:是怎样怀揣着过年几天儿女归来的欢喜和热闹,一点点来慰藉这日复一日三百六十五天的日落晨昏?!
我和夫君有四个老人,我俩私下常常自诩是孝顺的:一年四季不同时,重大节日里都会给老人足够的钱让他们安度晚年,在经济上让老人都没有忧虑地生活。夫家的老人年长些,每年过年我的父母都支持我们回南方陪公婆过年。坦诚地说我也是有些怨艾的,回来前会恼气一下,过后便也想通了。年迈的老人盼了一年,渴望见到儿子,不善言辞的夫君虽不和我吵,但回乡看望一下父母亲,睡一睡老屋的床铺,吃一口母亲做的饭菜,也足以让他卸去一些在外打拼的劳碌,松弛一下在外劳心绷紧的神经。
男人有时更像是一个内心长不大的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说的都是让他们应该表现出来的坚强和刚毅!而他有时的脆弱是需要女人呵护的,但母亲给予的东西,作为爱人的我们是永远都无法替代的。陪夫君每年回南方过年,有时在我的意念里更像是老人和老屋给予夫君一次次的修补和疗养。
车启动时,婆婆没有出来送我们,我知道她还在为我早上又给她留下的钱心里过意不去,抑或在为我和她半开玩笑的说明年不回来过年的话而伤感……我不知道。
我很想对婆婆说,只要你们在,过年我就会回来的,一生的婆媳情缘不知道还能来来去去多久?人在这个世上活的就是一年年的期盼,有家有归宿。
人去,仿佛是一个晚上或是一刹间。年近虎尾,大疫三年亦近尾末,未见婆婆近二年半,再见,她老人家,已阴阳两隔。
接到小叔子的电话,从三千多里外赶回来,没有温软的语言再说一声“东子娘真好”了。
83岁的婆婆走了。一向身体硬朗的婆婆走了。
傍晚的连雨天里,她去看看小叔子在外做活回家了没,被迎面驶来逆行的电动车撞倒在冰硬的钢铁护栏上,旋即又二次滑倒在冰凉湿冷的水泥地上,严重摔伤了后脑,抢救数日,婆婆还是走了。
我挑选了婆婆的几件衣服想送给婶婶,这些衣物也是念想,可小姑子不让,她说这边的人比较忌讳。婆婆叠好的一柜柜衣物,都被清理了。家,徒留四壁,但感觉满屋里都是婆婆的身影。
锁上门,南方冬天的太阳要比北方刺目。
婆婆去了远方。祈愿月亮常常爬上屋顶,照着家门。
编辑: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