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榆林六县抗战往事(5)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墨耘 时间:2025-02-19

文/ 墨耘

吴堡:全民支前誓抗敌

黄河流出佳县之后进入吴堡。吴堡地处秦晋要冲,黄河从县境东南环流而过,沿岸多石山、峭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铜吴堡”之称。抗战期间,这里是日军进攻陕北延安的一块“跳板”。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部队于1937年11月进驻吴堡沿黄一带,在这里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英勇卓绝的河防保卫战。

1938年3月至5月,日寇欲从吴堡一线渡河西犯,我军指战员沉着应战,待大队敌人拥下东河岸时,突然集中火力,打得鬼子蒙头转向,掉头东退。

1939年6月上旬,吴堡河防战斗面临紧急关头,日寇不甘心前次渡河失败,集结重兵,在十数架飞机和东岸重炮的掩护下,从军渡强渡。刹那间,硝烟弥漫,炮火连天,吴堡城内的民房建筑、滩头阵地的防御工事多被击中。我八路军警八团将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猛烈还击,一次又一次地击中敌人的渡河船舟,粉碎敌人渡河企图。自1938年春至1939年底,日寇在吴堡河防上下,先后发起大小进攻20多次,均被击退;吴堡河防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榆林军民的抗战信心,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也巩固了陕甘宁边区大后方的安全。

在吴堡这座抗日的铜墙铁壁面前,在我抗日军民钢铁般的意志面前,侵略者一筹莫展,望河哀叹,从未突破吴堡防线。“铜吴堡”的美名在抗战期间名不虚传。

吴堡7年河防抗日战中,民众英勇支前的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重重书写。从1937年11月八路军开始驻防吴堡,直到1944年日军逃离晋南,吴堡人民冒着生命危险,踊跃支援前线。家家户户拿出所剩无几的各类粮食送给部队;妇女抗日联合会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做军鞋、军衣支前;各村组织群众抢救护理伤员、给前线送饭。地方民众组成的自卫队承担了警戒、巡逻任务,只要发现日军过河,就在山头点火为号,通知驻军。1943年12月底,日军在山西黄河东岸进行“大扫荡”,沿河山西民众大批西渡,来吴堡避难。吴堡群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接济难民,表现出我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决心。


编辑:林夕

上一篇:岭上的颜色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