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宝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振峰 时间:2024-12-17
文/李振峰 宝山,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城东北4公里,这里有中外闻名的“宝山遗址”,有许多美好传说和扑朔迷离的神秘历史。 模山范水。湑水河,是一条至善之河。湑水发源于周至县秦岭光头山,流经太白县、洋县和城固县的小河镇和双溪镇,一路接纳多条河溪,从秦岭南坡小北河谷口流入汉中盆地,已是浩浩汤汤的大河了。湑水河全长170余公里,城固境内100公里。湑水河一出山就是有4万多人口的桔园镇,这里是西北最大的柑桔基地,总面积达20多万亩,年产量30多万吨,产值超10亿元。每当深秋,青树黄桔,漫山遍野,香飘十里。 流出秦岭的湑水河 我想,2000多年前也是这个季节,司马迁从褒斜道来汉中,在张骞墓园凭吊后来到桔园,看到了赏心悦目的桔园胜景,故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蜀、汉、江陵千树橘”。湑水流出山谷还带成了造福民众的“子午风”,白天南来之风把湑水河上的水汽吹入秦岭山谷,夜间随着温度下降,小北河谷口又吹出山风笼罩万亩柑林,滋润出的柑桔味甘质优,“贡桔”两千多年来闻名遐迩。 桔园远眺 两千年前还有一件奇事,唐公昉在此修道成功,众目睽睽之下在光山上白日飞升,并且一家老小“鸡犬升天”,女婿未能赶上,天地对望、肝肠寸断,悲痛之极投入左谷水,左谷水因此改称为湑(婿)水。记载此事的汉碑《唐公昉升仙碑》极具文史价值,现存展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桔园光山上的升仙台 湑水左岸是庆山,三国时诸葛亮在山顶修烽堠用于烽烟通信。山下是原公镇,该镇原叫李氏村,明成化年间,因感激和纪念安置流民的抚民大臣原杰,村民改李氏村为原公村。原公镇现有4万多人生活在这块风水宝地之上,千百年来,所出文人名士竟为城固之冠。湑水之畔,右岸是光山、伏牛山、斗山,左岸有庆山、宝山,山都不高,没有险峰恶崖,只有绿树红花,摇飏葳蕤,各具姿态,故事万千。 湑水上的‘五门堰’和‘杨填堰’ 我最崇拜的还是湑水,一条河上不过十来里,竟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五门堰、杨填堰两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另外还有湑惠渠等多条堰渠,滋养着城固、洋县的几十万亩田地,可谓至善之河。看吧,这里坡上有蜜桔,田里有香稻,塘里有鱼蟹,地里有麦蔬。道路纵横,交通便利,水旱从人,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地灵人杰,是我心中最好的鱼米之乡。 惊世遗址。宝山曾是一个乡镇,现为原公镇的一个村。我到村里,经樊勋(宝山派出所教导员)介绍见了当地文史专家李生熠、泥塑非遗传承人李昌基,我们边走边聊,上到了宝山山顶。宝山是秦岭余脉南端一处凸起山包,海拔530余米,相对高度35米。山顶平坦宽阔,宝山寺座北向南,寺外广场南边坡地种的小麦和蔬菜。地边立有两块石碑,一块上刻2003年第四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块上刻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山遗址就在麦蔬坡地之下。 作者在宝山遗址 宝山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湑水河两岸的农民在劳动中陆续发现不少青铜器,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1990年3月8日,西北大学教授赵从苍带领助手赵胜利、赵宝良,来到了发现青铜器的城固、洋县地区,在器物出土地打探眼、铲断面、挖深沟等。十来天涉及城、洋两县十个乡镇,虽然双手磨出鲜血,十分辛劳困乏,却是一无所获。3月19日,赵教授到了湑水河西岸的农村继续挖沟打眼,时至下午4点钟,几人筋疲力尽仍无发现。赵教授倚靠着土坎休息,他抬眼前望,看到河东一个自秦岭南边下来的高地,便问协同工作的王寿芝(城固文管会干部):那是什么地方?王答:宝山,赵教授想,宝山应该有宝吧,于是决定立即前往。一干人涉过河水到了宝山脚下,只见有几人挖土装拖拉机,赵教授眼光敏锐,发现土中有薄胎灰陶残片,大家立刻来了精神,很快又在土堆中翻寻到一些陶片,随即到山上田地中开沟,获得了大量陶片。之后十余天赵教授们每天到宝山挖掘,获得陶片等成果颇丰。经验丰富的赵教授推断此地是一处古文化遗址,随后,论文、报告陆续面世,引起了上级重视。1997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并资助宝山遗址发掘。1998年至1999年第一次大面积发掘,收获振奋人心;2000年至2001年,再次深入发掘,成果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宝山发掘面积只有三千来平方米,但成果惊人,宝山遗址、宝山文化的名称闻名遐迩。 宝山发掘的成果是什么?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城固宝山》等资料看:一是有大量的陶器及残片,赵从苍说发掘陶片在十万块以上。陶器的出现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湖南道县出土了一万八千年前的陶盆,但是宝山陶器的高水平、很集中和多类型,在国内发掘中尚不多见,相当一部分不是一般的锅碗瓢盆,其中,很高水平作为礼器的陶器在考古中尤为少见;二是发现了65座烧烤坑(灰坑),如此集中在一地考古发掘中也是很少见的;三是发现了6处木骨泥墙的房屋遗存;四是墓葬8座;五是倒焰陶窑13座;六是青铜器若干;七是从现代到仰韶文化的堆积层:180厘米高的立体剖面,从上往下是现代农耕土层、现近代堆积层、汉代堆积层、商时期(距今3000多年)堆积层、龙山时期(距今4000多年)堆积层、仰韶时期(距今5000年至6000年)堆积层;八是骨饰器、石器等。专家们认为,多年来城固、洋县发现的青铜器与宝山遗址有密切联系,与宝山商时期遗存基本同步,文化面貌上的相似性和年代上的一致性,说明两者极可能是同属一个人类共同体文化。专家还认为,宝山商时期遗存发现有可能为高等级礼仪性的大型建筑,并出土了大量具有特殊用途的陶制礼器以及青铜器,这些远非一般性遗址所能够具备。因此,宝山商时期遗存性质,应属一处人群中心聚落遗址,很可能是一处政治中心。 宝山倒焰窑模型 宝山倒焰窑距今5000年,一般古时陶窑是直接用柴火烧制,宝山的十多处倒焰窑都是环形火道,赵从苍教授说宝山倒焰窑的陶器是烤出来的。倒焰窑的构造和工艺十分先进,能有效提高陶器质量和成功率。5000年前,宝山就站在了世界烧制陶器技术的最高处,并且一次密集发现13座,是不是当时有一批掌握烧陶高超技术的专门人才聚居在这里?使用此处陶器的人该有多少、有多讲究啊!据说以前只在南京发现明代倒焰窑一处,宝山陶窑目前是人类陶窑史上最早的“全倒焰窑”实例,所以学界称为“中华第一窑”。 专家们认为,宝山遗址具备单独命名一种考古学文化的条件,最早应是仰韶文化晚期或龙山文化早期(距今五六千年),其主体应是商时期文化遗存(距今三千多年)。从陶器和青铜器来看,中原商文化的因素较多,也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素;也受巴蜀和荆楚文化影响;使用宝山文化的人类共同体,可能是巴人的一支,等等。 宝山遗址划定区域为50000平方米,但因地表房屋等所限,发掘的面积非常有限。20年前,发掘之后采取了回填保护。 夕阳下的宝山 几次下午,我站在遗址碑旁边四处眺望,夕阳西下,晚霞如火,阳光照在宝山、斗山、庆山和湑水河两岸的田地上、道路上,仿佛都涂上了一层金黄色,还有一团团的氤氲雾气,缓缓升腾在山水田野中。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道路纵横,畦田规整,河水如带,堰渠环绕,天气虽渐寒冷,仍然是满眼滴翠,草木丰茂。相伴着宝山寺的钟鼓之声,眼前景象真是如诗如画,恰似300年前代理城固知县王穆《游宝山记》中所写:“远近之景不可以屈指数也。”我想,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我们脚下土地上生息劳作,除了倒焰窑、精美的青铜器、陶器,肯定还有许多我们尚未看见的文明成果,并且一定有一个历史悠久、声名响亮、庞大辉煌、时常举行祭祀盛典的王国。想到这里,忽然有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我的脚步再也不敢放肆,唯恐对先辈不太恭敬。 我想,有可能现在的宝山寺就是数千年前的王宫所在,谁也不知道,这块土地中还有多少仍在沉睡的宝贝。 泥塑绝技。山顶的宝山寺规模甚是宏大,李笙熠说占地30多亩。寺内2019年的重建碑说该寺建于唐代,原名叫“惠香院”,为城固八景之一,鼎盛时有僧人三百,曾有丈二铜佛像数十尊,现存古柏一棵、宋代石狮一对、明代石碑一通等。我看到了这通明代石碑,汉白玉碑身高约2米,龙形浮雕碑额和巨石碑座很是气派,石碑通高约3.5米。碑身宽大厚实,行书碑文流畅遒劲,碑上起首文字为“夏日同城固三进士及熊令登宝山”,落款为“隆庆戊辰四月”,我查是公元1568年。明碑不远地上堆有一些材质优良规整的旧时石碑座、柱石等。寺院之内没有游人,只见大殿皇皇,古柏森森,宋狮赳赳,巨碑巍巍,昔日恢宏之气象毋庸置疑。 宝山寺 我们转到后院,“罗汉堂”殿房一字排开,殿内彩色泥塑五百罗汉姿态神情各异,个个栩栩如生,造型灵动有趣,体现着浓厚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内涵,还有五彩缤纷的高超技艺。看着长腿、长臂、练武、饮茶、下棋、玩兔的罗汉,使人顿生欢喜,天上的罗汉也下到了凡间,过着与民众无异的欢乐生活。各式罗汉的创作者是今年81岁的李昌基,李先生说他带着儿子李金鹏、女婿舒志杰、马建波等,从2002年起十年辛劳,完成了规模宏大、效果惊人的这组彩塑,李先生说,了却了他多年的一桩心愿,也把他带的一众徒弟练成了大师。 泥塑五百罗汉(局部) 我怀着敬佩的心情和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交谈,得知他是宝山村农民,没上几年学,十来岁就跟师傅魏孝荣学艺。他虽文化不高,也没有专门学过绘画美术和雕塑工艺,但非常聪明,非常勤奋。他在跟魏师傅学艺的同时,专到汉中拜著名画家方济众(当时在汉中市文化馆工作)为师,自己坚持多年潜心钻研绘画技艺。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到关中、下四川、上河南,拜访民间泥塑艺术家问道学艺,他广采众长,兼收并蓄,把美术的理念和技艺完全融入了泥塑的设计构思和具体造型中,凭借双手巧妙自然地把西北粗犷豪迈风格和江南的精细工艺揉合一体,使得作品雅俗共赏、生动传神。城固县的洞阳宫、建基崖、五郎关、回龙寺,西乡的观音寺、三王庙,留坝县的飞龙寺,汉中拜将坛的“刘邦设坛拜将”,广元红军文化园的“打倒刘湘”“强渡金沙江”群雕塑像,还有什邡博物馆、渭南渭华起义纪念馆等,都有李先生的泥塑作品。李昌基先生本人,2010年被授予陕西省非遗泥塑传承人身份。 作者与李笙熠、李昌基、李金鹏 我又到他家里去看了存放的泥塑作品。很巧,其子李金鹏(53岁,高中毕业,从业35年)在家,一聊才知道金鹏早已绝技在身,成果累累,是省级非遗泥塑第五代传人。金鹏给我说:人活一世,当有作为,把父亲的手艺学过来,传下去,给社会给子女留些作品,就算是有意义了。李家房屋不宽,架子上摆放了许多微型彩塑,生动有趣,琳琅满目!李金鹏给我看了他的作品照片,我粗数就有30多处,四川广元、什邡、三星堆、鸭子河畔古陶器博物馆都有他制作的泥塑群体场景;四川茂县羌族博物馆的古羌人生活场景,广西桂林靖江王王府泥塑仪仗和傩戏场景,渭南蒲城县王鼎纪念馆中王鼎和林则徐治理黄河等场景,潼关杨震四知村杨公事迹泥塑,铜川耀州区黄堡博物馆迎神庙会场景,渭南蒲城杨虎城故居的抗捐抗税四组群塑,还有司马迁祠、渭华起义纪念馆等处,都有金鹏先生的杰作。 李昌基家的泥塑 宝山脚下平凡农家的父子泥塑大师,使我由衷敬佩!他们的泥塑绝技和3000多年前的陶制礼器,都是出自双手的泥土艺术,冥冥中有没有神秘的基因联系?李氏父子的聪明才智和丰硕成果为圣地宝山增添了绚丽光彩! 神秘青铜。宝山商文化遗存的主体就是青铜器。青铜镰形器(亦称为弯形器)、四棱青铜有孔针、青铜戈、青铜镞等,这些都是宝山地方特色之物。镰形器、青铜针在国内考古发掘尚是首见,专家认为在我国青铜器物中非常稀罕。 青铜镰形器 青铜器在中国自夏代后期至秦汉时期广泛使用,其中商周青铜器代表着最高技术水平和文化价值。2600年前,鲁国贤大夫展禽说:“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当时那些精美的青铜器主要是祭祀的礼器,象征着主人至高无上的身份地位,是王公贵族专用之物,一般老百姓是不能拥有和使用的。 兽面纹四足青铜鬲 宝山遗址发掘所获青铜器加上城、洋原发现的青铜器,至今共有700多个,实属洋洋大观。因为同属宝山商代遗存,在几十公里有限范围内发现,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自古以来,城固、洋县就陆续有青铜器的出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婿水又东经七女冢,冢夹罗布,高十丈余,周回数亩,元嘉六年,大水破坟,坟崩,出土铜不可胜计。”婿水,就是湑水。七女冢,就是湑水河边的七个土冢。元嘉六年,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这一年是公元429年。清《城固县志》载:“元嘉六年,天水破坟,出铜,不可胜纪。” 在城固博物馆参观 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现在,汉中城固、洋县共发现青铜器35批,出土地点21处。较为集中的区域是湑水河下游两岸,其次是城固、洋县汉江两岸,还有城固境内文川河下游。城固湑水下游五郎、宝山、龙头、王家湾、西坝、原公、莲花、吕村、苏村一带,洋县马畅安冢、范坝、张村、张堡、龙亭、县城北环路等地先后出土殷商代青铜器,学界称之为“汉中青铜器”或“城洋青铜器群”。出土青铜器中有罍12件、瓿10件、簋3件、尊13件、樽2件、鼎19件,等等。其中青铜兵器较多,有500多件…… 部分宝山青铜器 罍、瓿、簋、鬲、鼎、尊、獻、爵、觚等都属于高档礼器,在商周秦汉时期都是不可或缺的祭祀和装饰的专用礼器,也代表和显示地位、身份等,一般官员和普通平民是没有实力和资格用的,只有王室诸侯等尊贵人士才能拥有。《诗经·旱麓》记叙的汉山祭祀,是古时国家级的重大活动,当时所用的礼器,可能就有上述之中的青铜器物。 城、洋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一些器物非常精美,在器形、纹饰上都表现了当时很高的技术水平。城固县宝山肖家村出土一件方罍身下有“亚伐”两字;城固县博望镇陈邸村出土的一件元罍耳下有“山,父已”铭文,这个“山”是族氏标记,是今宝鸡附近的一个氏族。国内仅见的饕餮纹四足鬲,高22.8厘米,重4741克,工艺精致,十分精美。镰形器、C形尊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宝山先民高超的铸造技术。 1983年,洋县张村出土一件青铜牺尊,因器物完好、照片清晰,业界人士发现,其外观造型、图案、纹饰等与美国沙可乐氏收藏的一件中国青铜牺尊几乎一样,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青铜牺尊 上世纪以来,以宝山为中心的城、洋青铜器大部分是农民劳动时发现的,极有可能是数千年前青铜的主人,重大事件发生时仓促之中专门埋藏在地下的。城固博物馆里有一件稀世珍宝——商时期青铜器兽面纹方罍,罍是重要礼器,制作工艺讲究和繁复。这件宝物高52厘米,为椭方形,直口溜肩,长方形内凸底,腹部有兽头,盖面和罍身为凶恶恐怖的饕餮纹饰。我从《城固文史》第十六辑看到,这件文物的面世还是一件趣事,上世纪70年代,城固宝山镇的李老汉在村头地里打地窖,突然他觉得铁锹触及了硬物,细心的他用手扒开泥土,把这件青铜器小心取了出来,觉得下面还有东西,又用手扒出基本相似的第二件青铜罍。处事小心的李老汉等到天黑之后带回到家里。这两件东西是宝贝吗?能值多少钱呢?李老汉辗转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带了一件到城固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认为是文物,当即收下这件方罍,并按文物政策给了现金奖励。李老汉听说文物如卖给个人则是犯罪,他想,把家里的另一个拿到洋县去能否多奖点钱,也看城固文化馆是否公道。过后,他带上青铜罍就去了洋县,洋县文化馆如获至宝当即收藏。这两件青铜罍,因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神秘高档的信息,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在地下厮守3000多年的青铜伴侣分居于城、洋二县。 放大镜下的青铜针 现在,城固县博物馆保存着400多件青铜器,有不少属于一级文物。和陶礼器一样,精美程度令人吃惊。我在特制的放大镜下,看到展出的四棱青铜有孔针,真是难以想象,3000年前的宝山先民,竟然能这样巧夺天工! 我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宝鸡青铜博物馆等参观过,他们青铜器的大而全、铭文多,使人流连,城固宝山青铜器有着自己耀眼的光辉。并且有的精品还存展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宝物并列毫不逊色。 王国揣度。赵从苍教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写下发掘结语,认为“宝山商时期遗存发现有可能为高等级礼仪性的大型建筑,并出土大量具有特殊用途的陶礼器以及青铜器,这些非一般性遗址所能具备……在宝山遗址附近,发现有多处商时期青铜器埋藏地点,其间的密切联系不可忽视。因此,宝山商时期遗存性质,应属一处中心聚落遗址,不排除作为政治中心的可能性……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城固、洋县境内陆续出土多批商代青铜器……其年代约当二里岗上层至殷墟期之末。器物种类之丰富,计有礼容器尊、罍、瓿、鼎、簋、鬲、觚、爵、斚、卣、壶、盘,兵器戈、钺、戚、矛、镞、刀,生产工具斧、锛,还有仪仗器的‘镰形器’、璋形器以及面具、尖顶泡与透顶泡等,以兵器数量最多。其中礼器基本为中原商式风格,或在商式风格基础上有所改造,兵器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色。”从资料中查阅得知,二里岗上层时间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当时正是殷商时期。 俯瞰宝山 考古学家认为,宝山遗址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址中最丰富的殷商遗址,宝山一带极有可能是一处政治中心所在。 证明人类文明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文字,二是实物。宝山遗址有大量陶器、陶窑等,还有青铜器,个别青铜器上还有铭文。我想,3000年前的宝山一定是名声响亮的一个王国,宝山的地下,一定还有青铜器等宝物,还有文字。 城固博物馆馆藏陶厕 我认为,这个王国很有可能就是褒国。4000年前,大禹来汉中治理汉江并到过褒谷口,分封其子为褒国,史料上称褒国为“南国领袖”,称雄秦岭以南千余年。褒国初立时,都城是骆驼坪,即今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那么,褒国都城迁到宝山一带有可能吗?我认为完全有可能。史料上记载,夏王朝迁都12次,商朝也迁都多次,史上有“前八后五”之说,《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史稿地图集》载,商朝有过7个都城;秦国都城也曾迁过6次;巴国、蜀国的国都也曾各迁数次。1300年之久的褒国迁一两次完全也是可能的。从山川地理来看,背山临水、高台平阔、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等,宝山一带优势明显。另外,充满神秘高雅时空信息的青铜器和陶制礼器也应当是很重要的实证。 青铜罍和青铜摇钱树 “我叹(登)人伐巴方”“伐缶与蜀”,史料上有商时武丁、妇好的文字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妃子,还是个女将军。她很喜欢青铜器,妇好墓在河南发掘,出土了大斧等兵器和200多件青铜器。殷墟甲骨文中有“妇好……伐巴方”“缶罘蜀受年”“我真,至蜀无祸”等卜辞,专家认为“缶”即“褒”“巴”“蜀”“我”皆殷商时西南方国或地域。据史料载,妇好征伐西南方国路过汉中,看来当时褒国与殷商大军关系较好,不然早就灭国了,妇好回商都后铸青铜罍铭文“亚伐”作为纪念,宝山有“亚伐”铭文的罍,以及其余部分青铜器,是否武丁妇好、商朝王庭所赠呢?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从史料记载看,秦国、楚国、巴国、蜀国的发展沿革是比较清楚的。汉中连接关中、甘陇、中原和西南,本是数千年的四方融合之地,受其他地域文化影响或人员迁变也是应有之理。 城固湑水河边的野狐冢 褒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750年左右才消亡,褒姒的相关记载也是证明。褒国是被武力灭国的,有的文章说是被秦国所灭,有的说是被蜀国所灭,也有说被楚国所灭。我从史料记载看,褒国不应该被以上三国所灭。 秦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771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封养马有功的秦庄公为西陲大夫。前771年,周平王封护驾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从此秦国诞生,驻地仍在甘肃天水一带。当时秦国尚还弱小,岐山、凤翔以西地区是周王封秦之地,但被西戎占领。秦国发愤图强,立国至前750年正和西戎等浴血奋战,尚还无力南扩。 当时的楚国势力也弱,他若往西边来攻褒国,一是实力不够,再者中间还有个国力强大的庸国,楚国当时正处于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之时。 宝山寺大殿 地处西南的巴国、蜀国,当时也没有灭亡褒国的条件和可能。 灭亡褒国的是庸国。周王伐纣时,庸国已为八国之首、西土大国。立国时开始在湖北竹山一带,后逐步扩展,国都也曾几迁。庸国领域西北至安康、商洛,南到重庆,疆土辽阔,势力强大。据《华阳国志校补图注》等史籍载,褒国亡于庸。秦文公十六年即公元前750年(周平王二十一年),褒国亡,享国1350年。 公元前611年,“三年不鸣,不飞”的楚庄王联合巴国、秦国,一举消灭庸国军队,庸国随即灭亡。 庸国是武力灭亡褒国的,宝山发掘的大量兵器也是一个佐证。当时的刀光剑影、残酷拼杀,我们无从知晓了。但面临即将灭国,古褒国的王公贵族拥有的青铜器,被迫四处流落或埋藏于地下的场景,人们还是可以想象的。 在城固博物馆参观 褒国灭亡后,汉中这块地方的归属时有变化,或属庸,或属楚,或属蜀,或属秦。《史记》载,秦厉共公二年,公元前475年战国始,秦取蜀南郑(今汉中)。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今汉台区)。秦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附蜀。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伐蜀,夺回南郑。秦献公十七年(前368年),南郑又被蜀占据。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司马错带大军灭蜀,灭巴,南郑附秦。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夺楚汉中地六百里(含安康和湖北西部),置(设)汉中郡,郡所西城(今安康),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省置县最早县之一。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汉中郡所迁到南郑。 岁月不居,沧海桑田。宝山遗址、遗物都闪烁着耀眼的古文明之光,足以使人敬仰,足以流芳后世! 【作者简介】李振峰,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汉台区作家协会顾问。
编辑:西亮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上一篇:《长安西望 丝绸之路考古纪事》(连载44)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