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长安西望 丝绸之路考古纪事》(连载44)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海未平 时间:2024-12-16

文/海未平

东天山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至公元前2世纪是一幅什么样的历史图景呢?那是一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空白,包括王建新在内的考古学家们正在用考古发掘一点一点唤醒那段近2000年的记忆。

那段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以前。河西走廊的甘青人群、北方草原上已经完成东西交融的人群、西方的高加索人群逐渐进入新疆,新疆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时期。这一时期的东天山,甘青人群是主体,其他两个人群是少数,他们主要在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沿河绿洲上从事农业,种植粟、小麦、青稞。现有的考古发掘证明,东天山地区的文化深受河西走廊的影响,而河西走廊又深受黄河中上游和渭河流域的影响。

第二阶段,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左右。其中有几个时期值得注意。

公元前1300年左右,东天山南北两侧走向繁荣,人口大增,原有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生活在盆地绿洲上的农耕人群开始沿河流向东天山山坡上的草原地带分流,这些人以放牧为生,兼事少量的农业生产。正是这些人,在东天山南北两侧建立了兰州湾子、东黑沟、寒气沟、红山口、乌拉台等早期游牧聚落,他们内部也已经有了等级观念和贵贱之分。

公元前1000年左右,我国西北地区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公元前1100年前后,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曾经率军“伐羌”。这场战争可能引起了西北地区各人群的流动和争斗。传说中,周穆王于公元前965年以“不享”之名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迫其“荒服”于周。就像池塘中投入一块石头,中原地区发生的事件会扩散成波及周边的涟漪。无论是史实还是传说,都说明西北地区在这一时期战火频仍,动荡不安,原有的秩序在不断被打破。

公元前800年左右,东天山却突然衰落了。这个衰落没有渐变过程,是一次短时间内的巨变。而衰落的答案就在物候学家竺可桢先生1973年发表的那篇经典之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之中。竺可桢先生研究发现,公元前800年左右,欧亚大陆经历了一个时长百余年的大降温时代,这一气候变化在整个天山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印证。气候变冷导致农作物欠收、牧场退化,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欧亚大陆陷入了大动荡。就在这一时期,东天山人口锐减,聚落废弃、毁坏,这与人群的主动迁徙有关,也可能与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有关。人群退至山下的河谷和盆地中的绿洲,生存空间缩小迫使相当一部分人群向东方迁徙,逼迫当地的戎、狄向中原挺进。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西周在西戎的打击之下走向灭亡,周平王东出沣镐,迁都洛邑。

第三阶段,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400年左右。东天山进入了铁器、铜器、石器并用时期,但再次陷入了长达400余年的动荡。随着气候回暖,自然条件好转,山下绿洲上的人群开始再次分流上山,但山地草原的繁荣却始终没能恢复到以前的程度。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征伐西戎,引起西北地区各人群的连锁反应,东天山受到波及。公元前550年前后,西方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大帝向东征伐中亚游牧人群,使中亚游牧人群东进北上。公元前330年前后,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再次征伐中亚,使中亚游牧人群再次东进北上。这时候,东天山地区已经无力抵御其他人群的进入了,西来、北来的人群比例增加,但甘青人群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左右。我们的主角开始登上东天山的历史舞台。东黑沟遗址这一时期墓葬的人殉现象表明,这里存在着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墓主人的“井”字型木椁,陪葬的金银饰品和明器,表明这一人群的文化与阿尔泰山地区的巴泽雷克文化极其相似,这说明这些征服者可能是从阿尔泰山迁徙而来的游牧人群。

阿尔泰山一直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交流的中心地带。

人类在农业出现并发展之后,才逐渐定居。在这之前的几千年里,四处流徙就是生活本身。在新石器时代,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交往是沿着北纬50毅西风带上的大草原展开的,这条通道被人们称为草原丝绸之路。考古资料证明,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欧亚大草原交往密切,无论是对文化还是人种,都影响深远,而他们发生碰撞和融汇的地方正是阿尔泰山地区。

青铜时代,天山一线的东西大通道已经登上历史舞台,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东西方交往的密切程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玉石、丝绸、马匹等等物资已经开始大规模交易。当时这一地区尚无文字,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并无文献记载,但考古研究却证明了欧亚大陆内部东西南北交往的频繁与深刻。

到了铁器时代,欧亚大陆东西方的贸易利益已经让各方势力都馋涎不已,丝绸之路成了大国争夺的焦点。东天山和盛产黄金的阿尔泰山就处于这个焦点的核心位置。

(未完待续)

编辑:晓佳

上一篇:《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71)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