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红薯飘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印明 时间:2024-12-13

文/王印明

当乡间的稻谷入仓,稻草被码成山一样的垛子,坡地里的红薯便迫不及待撑破土皮,咧开大嘴露出笑脸。大人小孩一齐出动,用不了几天,红薯便收回了家,家家户户屋里堆得像小山似的。然后,趁地里的墒情,安顿栽油菜种小麦。

乡亲们习惯把红薯叫红苕,可以生吃,更是主食。在那个年代,上顿是红苕,下顿是红苕,似乎顿顿都离不开,虽然淡汤寡味,却能填饱肚子。但天长日久,吃腻了,肠胃似乎也受不了。

知子莫若母。我妈不断推陈出新,变着花样:煮、蒸、炒、烧、炸,做法不同,风味各异,尽量改变我们的口味。煮红苕是最常见的做法,先把红苕洗净,再放到锅里,添适量的水,盖上锅盖,用柴火煮,煮熟即可食用。每逢这时,我妈总是挑选一些个头小的,用竹签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晾干,待到次年农历二月二,趁炒爆米花时,放到石面里炒,脆而不坚,那是我们童年里最美味的零食,那种酥脆、甘甜和清香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红苕凉粉更是一绝。我妈将红苕打成浆,提取红苕粉,用它制作凉粉,浇上辣椒、食盐、陈醋等调味料,既当主食,又能当菜,香辣嫩滑,味道鲜美,吃它就像过年。

记忆里,味道最鲜美的属烤红苕。我妈趁做饭时,把选好的红苕放在柴火灶的一旁,边烤边翻,烤出的红苕色香味俱全,很有诱惑力。我们这些小孩子,老远嗅到那股红苕的味道,就迫不及待跑回家,剥开红苕皮,热气腾腾,香味四溢,那种滋味,弥漫全身,令人心醉。

小时候缺油水,肚子容易饿。尤其是每年的三四月份,青黄不接,我们肚子饿了,趁大人不注意,砍一根竹竿,一端削尖,像叉子似的,偷偷地在苕窖里扎红苕,再小心翼翼地吊上来。刚削过皮的红苕,渗出白白的乳汁,露出米黄色的肉,咬一口,脆脆的,甜甜的……

红苕虽然产量高,但不易储存,好在家家户户挖有苕窖,每到红苕收获的季节,挑选完好无损的红苕储存到窖里,再在上面撒上黄沙,起到保温除湿的作用。窖口用稻草遮盖,确保红苕安全过冬。这样,一直可储存到次年。还有一个储藏的好办法,就是把鲜红苕切成片,晾晒干,再装进袋子里,可长期保存。

农活忙时,衣兜里装上一把红苕干,饿了就拿一块放嘴里嚼嚼,口舌生津。倘若家里来了客人,在油锅里一炸,那种香脆的滋味,成为招待客人的最好美食。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远离了儿时那种清贫的生活,红苕也不再是我们果腹的食物,但并没有淡出我们的生活。

深秋时节,我回到家乡,乡亲们正在坡地忙碌地挖红苕。一阵微风掠过,甜丝丝的红苕味道,掺杂着泥土的清香,直往鼻子里扑。我仿佛看到了孩童时来回在红苕地里跑着撒欢的身影,还有与父亲母亲一起挖红苕的温馨情景……


编辑:图图

上一篇:夜访天一阁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