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强:勇担新时代文艺使命 共谱新征程发展新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军强 时间:2024-08-19
文 / 渭南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军强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继往开来,举旗定向,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集结号。特别是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的动员令,为文艺工作者贯彻全会精神、推进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渭南市文联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明确方向、创新方式,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力争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培养出一批德艺双馨、富有潜质的优秀文艺人才,为推进渭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抓改革转职能 让文艺组织“强”起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文联要深化改革,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文艺工作者拓展,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不断增强组织活力”的要求,立足工作定位,优化职能配备,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加强文联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施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确保文联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进一步加强文艺界意识形态工作,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作导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优化组织机构。依照中央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文艺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对文联内部机构展开评估和调整,删减冗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文联代表大会制度,增强决策的民主特质和科学属性;推进文联及下属协会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效地推动文艺领域的专业化建设;围绕重大创作项目,汇集专业力量,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创新管理体系。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激发文联系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依托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拓展文化传播的路径,让更多群众深度领略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鼓励并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文艺创作、人才培养等工作,激发文艺创作的活力;深入探索文联活动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持续推动文联工作与市场接轨。 强引导优服务 让文艺队伍“活”起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的要求,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质效,切实发挥团结引导和服务管理作用。注重思想教育。始终坚持在政治上给予充分信任,在创作上予以热情支持,在生活上做到关心关爱。通过采取培训研讨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组织文艺骨干赴外地研学交流等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形式,组织会员强化思想积累、丰富知识储备、加强艺术训练,助力会员提高理论素养、提升职业涵养、增强道德修养。注重人才培育。进一步加强“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的建设,以更广阔的视野团结并凝聚中青年文艺人才,尤其是加大对“文艺两新”人才的吸纳力度,从而储备更为广泛的文艺人才后备力量。要积极开展国家艺术基金、省级“百青计划”、市级“拔尖人才”等艺术项目和人才的推荐工作,力求让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得以进入市优秀专家和骨干人才的队伍当中。注重鼓励扶持。构建文艺志愿者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文艺志愿者给予表彰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率。设立文艺人才扶持基金,为有潜力的文艺人才给于创作经费支持、生活补贴等,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与生活中的困难。设立文艺创作专项资金,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予以支持,激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 拓领域创精品 让文艺成果“亮”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的要求,积极树立精品意识,围绕主题主线,抓好文艺创作。围绕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方面,重点突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强基工程、清廉渭南建设等内容,定期发布创作选题,引导文艺工作者精心创作出一批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并且能够展现渭南特色、代表渭南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突出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研究制定“一县一品”“一镇一品”文艺品牌的创建实施办法。深度挖掘富有渭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项目,通过创建“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特色文艺品牌,实现文化与农业、工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反映人民生活。引导文艺工作者俯下身子,向人民求教、向生活取经,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以及多姿多彩的生活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把他们的酸甜苦辣、幸福冷暖映入眼帘、铭记于心、融入真情、凝于笔端,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呼唤、展现人民奋斗历程、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重磅力作。 抓载体促创新 让文艺事业“火”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创新载体、丰富手段,不断充实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开展重大主题活动。结合渭南文化特色和文艺资源优势,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等时间节点,精心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文艺节、艺术节、展览展示等大型主题活动。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大线上传播力度,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始终秉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县(市、区)文联以及各文艺家协会的协同联动效能,组建文艺志愿小分队,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等一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军民共建文艺示范点”等创建工作,不断激发文艺创新创作活力。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建立基层文艺联系点制度,组织文艺家定期深入农村、社区,送演出、送展览、送图书、送培训,丰富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逐渐缩小城乡文化差距,让乡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感受美丽秦东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时代的渭南文艺工作者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以高水准的作品滋养心灵,用高品质的文化塑造精神,努力在服务人民、书写时代中创造经典,为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赋能聚力! 编辑:佑怡 责编:王越美 终审:慕瑜上一篇:榆阳区孟家湾乡首届和美乡村文化旅游节闭幕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