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小中见大红石峡(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07-26


文/墨耘

    

红石峡的独特,更在于它承载的动人故事。正如上文所说,余子俊不仅让红石峡更好发挥了作用,还给红石峡注入了灵气;儒释道相关的众多石刻,则给它带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围绕着红石峡的相关故事,也精彩不断。晚清名臣左宗棠在陕甘经营十多年,雄才大略,收复了新疆,实中华之英雄。时任榆绥总兵的刘厚基是他的老部下,求他为红石峡题字,他即大书“榆溪胜地”,用笔沉着,笔力苍劲。若细看其中的“胜”字,会发现“月”字旁换成了“舟”字旁。据说左宗棠喜欢水军,故意用“舟”代“月”,更显其浩浩大将之风,传为佳话。红石峡也是红色革命故事的重要承载地。1929年四五月间,中共陕北特委在红石峡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即红石峡会议),会议决定由刘志丹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刘志丹在会议上提出,可以通过三种形势搞武装斗争,即可以有白色的(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队及民团的工作),可以有灰色的(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改造哥老会),可以有红色的(组织建立工农武装)。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接受了刘志丹提出的“三色”革命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刘志丹等人对党的建军思想的杰出贡献。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著名武侠电影《东邪西毒》,黄沙烈日、残垣断壁、刀光剑影等情节打动了无数人,其主要取景地在榆林,故事里的很多情节都在红石峡取景。独特的景致加上精彩演绎,造就了一部独特而经典的电影。上述故事,只是红石峡众多故事中的些许,如有兴趣,可以探究它承载的更多独特而精彩的故事。
  小小的红石峡,它承载的是自然之大、人文之大、穿透力之大。古往今来,它将自然的瑰丽、历史的沧桑、人文的风采,一一收纳进自己的胸膛,让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在溪水里静静流淌,奔向远方,而它只默默地坚守在那里,看杨柳滴翠、清河凌波、红石映日,怎不让人远离喧嚣,静心怀远?于是在这暮春时节,凑几句道:
  《红石峡暮春即景》
  大漠神工出造化,
  乾坤鬼斧现红峡。
  迎风杨柳飞新絮,
  沐雨亭阁立旧崖。
  妙语精雕载往事,
  黄沙碧水流年华。
  骚人墨客今何在?
  壁影悠悠醉晚霞。


编辑:晓佳

上一篇:《长安》(连载203)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