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艳茜
2002年,路遥的女儿路茗茗从北京赶回陕西,参加“路遥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会上她追忆了她的父亲之后说,十年前,她带着悲伤离开了西安,十年后她又回来了。她还说,她还没有读懂父亲,对于她而言,父亲是一本大书,她要读一辈子的。
将路遥比作大书,路遥当之无愧。而且路遥肯定是一本无比沉重的书。
其实,把男人比作一本书,也是合适不过的。
男人是一本书。有些书,装帧精致;有些书,包装粗糙。外表讲究的,未必内容深刻、意蕴丰富,不然怎会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说?装帧随意的,质量也许却厚重,且耐人寻味。当然,要是一部名著,形式与内容二者可能就是浑然一体的完美结合。
男人是一本书,有些书,只需阅读者扫一眼封面,不用翻看便能判断——此书高调、炫耀、张扬,说不定还粗鄙不堪;有些书,阅读者经意或是不经意间翻开扉页,可能眼球和心灵就被牢牢抓住,致使阅读者迫不及待地翻阅——至于从书中能获得什么,那就看阅读者的造化了。
男人是一本书,有些书艰涩难懂,有些书通俗易读,难懂的,也许还是本好书,因为好书是需要慢慢去感受的,如果轻易被读懂,那还有吸引力吗?读不懂,是作为阅读者的遗憾,丝毫不影响好书的声誉;有些书易读,但读过之后,却像一阵吹拂而去的风,只是一时的爽快,却缺少撞击心灵的力量。
男人是一本书,可能这本书开头部分就读出男人的探索精神,然后读出了男人勤奋好学,读出了他的成熟和他的深谋远虑,读出刚毅,读出沉稳,读出执着,还能读出一份“大哥”的厚道和关爱。
男人是一本书,可能这本书开头部分就读出男人的萎缩、男人的心理扭曲,但是书在眼前,阅读者不想读下去,却总避免不了要天天面对,不识字的清风,多事地将书逐页翻开,男人的心胸狭隘,男人的懒惰,男人的懦弱,男人的琐碎,男人的自私,男人的媚俗,男人的跋扈,男人的不负责任,男人的不像男人……一一跃然纸上。
男人是一本书,书中有激情、有理性、有梦想,也有更多的困惑。成长的过程中,感觉知道了很多,却又好像越来越无知;生活似乎逐渐开始稳定下来了,却又常有一事无成前路茫然拂之不去的恐慌。所以总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压力,便更加勤劳而忠诚,从不肯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将责任两个字,看得比泰山还重,并且作为永恒的信念。平时乐在其中心甘情愿地为工作为家人奉献着自己,已经习惯了为别人操心,很难想到自己,偶尔,真的想到自己时,竟不知该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男人是一本书,尤其人到中年的男人,这时候的这本书渐趋成熟、大气。对待生活和工作,最能掌握的就是平衡。与昭示个性争奇斗艳的女人相反,这个年龄的男人最怕与众不同。他们穿同一种型号的西装,打同一种款式的领带,说着同样的客套话,彬彬有礼,没有女人语言中情感色彩极浓的感叹词,也绝少词不达意的成分,连微笑都有固定的模式;为人处事,不温不火,处乱不惊,处惊也不乱;是儿女的榜样,也是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依靠,很具有指导性。所以,这时候的男人,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当然,还有些中年男人,拒绝做工具书,每个细胞里仍然活跃着年轻时的愤世嫉俗,雄健,激昂,敏捷,舍我其谁,特立独行……所以,做什么样的书,也是上天的造化。
一本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有今世的擦肩而过。所以拥有一本好书,就珍惜它吧,哪怕上天给你的只是短暂的时间,也要用心去阅读,去品味吧。你可能没有能力全部读完,也可能没有能力完全读懂,虽然遗憾,但是只要用心了,这种遗憾,是曾经拥有的遗憾。
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相信每个男人都会为自己这本书的两部分,写出充实内容,完成完美创作。
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