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小中见大红石峡(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07-24


文/墨耘

    

水是沙漠地带十分珍贵的资源,我们的先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了红石峡的水。早在明朝成化年间,修建起榆林城的延绥巡抚余子俊(被后世称为榆林之父)为了老百姓生产生活所需,派人在红石峡的东西两崖凿石为渠,引上游水进入城里和附近农田,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经过引水灌溉,一年收获粮食6万石有余。这条惠民的水渠被命名为广泽渠。500多年过去了,它仍然发挥着泽惠一方百姓的作用,是名符其实的“广泽”。渠建好后,红石峡“绿水穿红峡,青山卧白云”的景色更具特色,当时的《延绥镇志》就载“遂为全镇胜地”。这沙漠之水,本没有情感,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它就让石峡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不由得感叹道:

  《红石峡水》
  谷深薄雾腾,沙阔鸟声轻。
  大漠无情水,穿峡渡众生。

  红石峡的独特,还在于它的石刻。在不长的峡谷地带,在东西数百米长的崖壁上,建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窟庙殿40余处。崖壁上凿刻有自明朝以来形态各异的摩崖题刻160多幅,楷、草、隶、篆俱全,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这些石刻中,既有阴刻(文字刻成凹形),也有阳刻(文字凸出在刻板之上),还有阴阳刻(阴刻和阳刻两种技法结合),或挺拔雄健、气势磅礴,或飘逸洒脱、清新秀丽,或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红石峡因此被冠以“塞上碑林”之美名。其代表性题刻有明朝万历年间的“龙蟠虎踞”“雄石封关”等;有后来赞颂红石峡境地优美的“潮海蓬莱““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的“大漠金汤”“雄镇三秦”等;还有表示盼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还我山河”“中外一统”等等。除了众多摩崖文字石刻外,在崖壁雕琢的洞穴里还有不少处既雕有佛像,也有道家图案。如某处洞穴石壁上雕刻了一个睡着的佛像,而在洞穴的顶方有一个八卦阵形的藻井浮雕,旁边是带有彩画的龙在八卦阵上飞舞。道教和佛教的经典图案在这里得以巧妙融合,体现了古人包容并蓄的哲学思想。一个红石峡,就是一个独特的雕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体,实属难得。


编辑:晓佳

上一篇:长篇小说《大陕北》(连载137)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