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榆林古城(5)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4-07-01

文/墨耘


由此想到榆林四合院的底蕴。城内原有四合院千余座,遍布全城,多建于明清两代,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当年,戍边将士不停更换轮替,有许多官员偕家眷驻扎古城,所以形成了青砖灰瓦、高墙低檐十分考究的四合院。因此,榆林便有“小北京”之美誉。上世纪,著名作家老舍游览榆林后在《绿树清泉的榆林》中写道:“城扁街宽,坚厚的墙垣,宽敞的庭院,铺户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时至今日,四合院已经成为榆林古城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它是建筑的艺术、文化的载体、历史的见证。

离开吕二师巷,返回大街,正想即刻前往楼前欣赏门楼题字,随行那位对李棠颇有研究的朋友指着斜前方一处店铺道:“这是当年著名的一个油坊,李棠曾为它题写过招牌。”我说:“那我们去看看吧!”朋友笑道:“油坊早已换作其他商铺了,招牌也早已丢失啦。”“看来你是吊我胃口了!”我笑道。他从容答道:“我给你讲一讲与此相关的故事,也不亚于看到匾额本尊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段有关保护李棠所书门店牌匾的轶事:

1921年,在此处经营油坊的刘姓老板生意做得不错,找到商会会长李棠,求写招牌名,李棠欣然应允,挥笔写下“新盛泉”三字,据说老板得此招牌,达到了极好的广告效应。奈何世事变迁,油坊不适应时代潮流而没落了。上世纪70年代某天,老字号的住户觉得这个招牌的材质好,开始用锯子锯成烧火用的柴。紧要关头,刚好一个懂文化的干部路过此地,看到这么好的几个大字,马上叫停了这一举动,并说可以给主人十捆柴火换这块牌子。主人感到大赚,欣然接受,双方如约成交,李棠的一件宝贵作品得以“虎口脱险”。

后来,在朋友处看到了这件已有明显锯痕的“新盛泉”真品,确为李棠墨品的代表作。其见规矩于方圆,凝重中有典雅之风韵,传神达意,雄深雅健,稳重大方,是李棠楷体榜书映带行书笔意的传世墨宝。

榆林,因为有一代一代的文化学者,如李棠、张季鸾、柳青、路遥等而底蕴深厚,也因为有一批一批的文化热爱者而文脉流长,这可能是塞上古城特别吸引人的优点之一吧!

继续游览古街,眼前是一个敦厚庄重的建筑——凯歌楼。该楼始建于明弘治年间,旧称“怀德门”,是六楼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以华美著称。凯歌楼还因为一个皇帝,地位凸显。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巡幸榆林,住进此楼后,看到建筑飞阁流丹,富丽堂皇,加之山川秀色、高天白云尽收眼底,龙心大悦,改称其为太乙神宫,并在此住了整整5个月。到了正德末年,当时延绥巡抚率领大军击败了入侵敌军凯旋,在怀德门前举行了盛大的祝捷仪式,便改怀德门为凯歌楼。

编辑:大雄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