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青草长出来了,就开始放牛。
生产队长安排三个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放牛。天不亮,母亲就叫我们起床把牛牵出来吃草。白天干活,放牛吃草只能是天亮之前,等到天大亮了,牛已吃饱才能下地干活。到了中午收工,趁大家吃饭的时间放牛,午饭后、下地前要让牛吃饱,下午牛接着干活。天黑收工了接着放牛,等牛吃饱才能把它牵回牛棚。
家乡不像内蒙古有大草原,放牛只能在路边、沟堰、河边和坟地。放牛的学问可多着呢。不是什么草牛都可以吃,有的草有毒,像大戟、小戟等等,不能让牛吃;有的草有害,像牵牛、灰菜等,牛吃了会拉肚子,不能让牛吃;带露水多的草,吃了也会拉肚子,不能让牛吃。农忙季节,活重。饲养员大叔每晚要专门加点料如花生饼、豆饼、玉米面、地瓜干等,给牛增加体力。牛是食草动物,吃精料多了会消化不良。中秋节前一个晚上,我们在河边放牛,看见“渔人”在河里捕鱼。我们围观捕鱼渐渐入了迷,等我们想起牛时,牛已窜到河边地里吃玉米了。大快朵颐后一连两天不吃草、不吃料,饲养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盘问牛都吃什么了。我们支支吾吾,敷衍搪塞。幸亏两天后牛消化掉玉米开始吃草,我们悬着的心才如释重负!
牛背旁有两个凹陷的窝,农人将左边叫做“食窝”,右边叫做“水窝”,两个窝是牛吃饱喝足的标志。如果吃饱喝足了,两边的凹陷就与脊柱水平起来。田四叔是“老把式”,他说牛有两个胃,吃草时囫囵吞枣,两个小时左右牛会将胃里草倒出来,在嘴里细细咀嚼后“运”到另一个胃里,这样就能把草嚼细消化。不倒嚼的话牛就有可能生病,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反刍”。因此,耕地干活、上下午间隙要歇一会,等牛“反刍”后才能干活。其实牛有四个胃,每个胃的生理功能不同,牛“倒嚼”实际上是将胃里草料反刍细化的生理过程。
夏日晚上,杂草繁茂,牛一会就“酒足饭饱”。西山坡有几片坟地,绿草青青。收工后,我们常把牛牵到西山坡上,牛自由自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幅美妙的图画展现在眼前。
明月当空,小河流水潺潺,不时传来蛙鸣之声。草丛中不断传来蛐蛐叫声,少年将麻袋铺在草丛,枕着胳膊,仰望星月,讲着嫦娥吴刚、牛郎织女的传说。远眺繁星,指认着星宿名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清风徐徐,扫除白天溽热,送来凉爽,何其惬意!
不知不觉中倦意袭来。还是牛吃饱要回家时,用嘴将我们从“美梦”中唤醒。
牛非常聪明,它眼馋地里的庄稼:在地堰边吃草,眼瞅着庄稼,它一边吃草,一边眼斜着你。一不留神便咬一口庄稼,你要是拿鞭子打,它便甩甩头,脖子一歪就退到后面,颇有游击战“敌进我退”的战术思维!牛是性情动物,和它接触时间久了便和你有了感情。看见你来了便伸伸脖子摇摇头,“哞哞”叫两声,就像是和老朋友打招呼,显得非常高兴。时而用头蹭蹭你,显得很亲热。它甚至懂得你的语言,会看你的手势。要是着急回家,用手向前一挥说声“冲啊”,它马上就跑起来;说声“慢——”它就慢下来。我经常牵着的老黄牛,性情温顺。我要骑它,牛背太高爬不上去,就拍拍牛背说声“蹲下、蹲下”,它便前腿一跪,等我坐好后才站起来。
放牛是劳动的开端,更是我走向社会的起点……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