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童年的荠荠菜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赵锋 时间:2021-04-02

自从半月前牵着小女儿在集市上称了几斤荠荠菜回家包了一顿饺子后,这些天,几乎夜夜梦见儿时和小伙伴挖荠荠菜的场景。
  草长莺飞二月天。每逢春天,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那一碧万顷的麦田,就成了我们天然的乐园,跑来跑去放风筝翻来覆去打滚,尽情载歌载舞……其中,最令人开心的莫过于在麦田里挖荠荠菜。
  下午放学后,小伙伴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挎着草笼、带着小铲。旺盛的麦苗下,杂七杂八的野草、荠荠菜就隐藏在其中。
  建弟哥不仅是我们的娃娃头,而且也是大家公认的故事大王。他给我们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醉打蒋门神、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我们的思绪一会儿被他驾云升天,一会儿又随他沉水入海,个个听得如痴似醉。有时候我们听他讲故事而忘记了挖荠荠菜,直到夕阳落山动身回家时,才发现草笼空空。
  建弟哥抓住我们爱听故事这一喜好,就趁机巧夺我们的“战利品”。正当我们被他讲的故事听得入神时,他突然中断。为了得知故事的结局,我们不得不将好不容易挖了一草笼的荠荠菜,你一把我一把不情不愿地放进他的草笼里。这样,每天付出同样的劳动,他却成了我们当中收获最多的。
  童年的春天,是被荠荠菜染绿的。那嫩绿的荠荠菜,经过母亲巧手的加工,变着花样成了全家整个春天可口的饭菜。母亲将挖回的荠荠菜择洗干净,煮熟后搅和点蒜泥,撒点辣椒面,再用滚沸的油一泼,然后拌些盐、醋、香油等调料,一大盘香味飘逸的荠荠菜刚往桌上一摆,我和小弟就争抢着往嘴里塞。这盘一家人喝玉米粥就的下饭菜,还没等到父母喝粥,就被我和小弟一扫而光。
  令我和小弟垂涎欲滴的还有母亲用荠荠菜烙的锅盔。将荠荠菜切碎,混杂在发好的面中,然后揉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圆饼放在锅里烙熟,这样的锅盔,吃起来脆中带筋,越嚼越香。与此做法相差无几的还有母亲用荠荠菜擀的面条。将荠荠菜切碎混杂在和好的面中,然后不停揉拌,再用擀面杖在案板上擀大,用刀切成宽窄一致,白面条变成了绿面条,煮熟后,我和小弟争着吃了干的,又抢着去吃汤的。当然,令我和小弟至今回味无穷的,要数母亲用荠荠菜包的饺子,皮嫩馅鲜,色味俱佳,吃了这顿还盼下顿。
  上个周末,回到老家,村口那棵儿时的桃树依旧怒开绽放,可儿时的伙伴却无处觅影。成片的麦田还是儿时那般一碧万顷,却再也难以找到儿时那鲜嫩的荠荠菜。
  返城后,再次在集市上买了几斤荠荠菜,母亲用那满是皱褶的手拿它包成饺子,可怎么也咀嚼不出儿时的香甜。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