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源远流长的周原蕈菌文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秦紫 时间:2020-11-13

口蘑牛肉


中国人向来重视饮食之道,经常引用“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来证明食物与人的关系。周原,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而灵芝,素有“仙草”之誉,寓意和谐、吉祥、安康,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如今,扶风这座小城与灵芝完美结合,成就了享誉西北的灵芝文化。 
  菌类是引人谗涎的山珍。与鳞介海鲜、牲羽肉类、瓜果蔬菜、菱藻水产等荤素食品共登盘餐,孕育了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周原菌蕈菜肴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菌蕈菜肴深受本土风情物产、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烹饪美学乃至民俗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迭经3000多年演化、充实,逐渐形成制作精湛、技法多样、款式纷呈、风味各异的菌类菜品。 
  周朝建都以后,皇室食事制度已开始形成,王室的宴食,“食前方丈,罗致珍馐,陈馈八簋,味列九鼎”,极尽铺张之能事;且食馔必务求精美,“会寰宇之异味,悉在朝厨”。在《尚书·禹贡》中,菌类已被列为“骆越”(今浙江以南,越南以北)税贡的地方物产,是奴隶主贵族所倾慕的食品。《礼记·内则》记述:“食所加庶,羞有芝栭。”可见周王室已经以蕈菌作为庖厨之珍。 
  “灵芝”作为菌类的一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而早在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就有许多关于灵芝的记述。在陕西出土的壁画中,有一幅《神农采芝图》,可以将灵芝的药用历史推溯至公元前四千余年。相传同期的轩辕黄帝也曾“纳颛臾绛芝”。彭祖依靠灵芝得享300岁高龄等等。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灵芝见于三千多年前的《列子》:“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煮百沸而清芳。” 
  屈原的《九歌·山鬼》中即有:“采三秀兮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诗中的三秀即为灵芝。三国文学家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有言:“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描写出神女采撷灵芝时安详而闲适的神态。 
  宫廷菌菜所用原料除口蘑之外,大都是猴头、银耳、虫草等较名贵的品种。在制作上讲究形味俱胜,美轮美奂,且菜名无不典雅艳丽,文采焕灿。较著名的如“御笔猴头”“一品银耳”“口蘑肥鸭”等,都是菌菜中的精品。 
  在封建时代,钟鸣鼎食、簪缨世族之家,常不惜用重金网罗名厨,在酬酢宴乐中以逞一家之长。此风起于唐代,韦巨源官拜仆射(宰相)后,曾设“烧尾宴”款待武则天和诸大臣,宴会中的菜肴“玉液珍馐,水陆杂陈”,极其丰盛。 
  周原蕈菌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意念息息相关,数千年来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的层面来看,周原蕈菌文化都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可以锻造为体现时代主旋律的世界性的文化符号。

编辑:小树

上一篇:太白谷里觅秋毫
下一篇:姨妈的家宴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