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妈妈的针线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孟润梅 时间:2020-11-06

又是一年重阳节。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我禁不住又一次想起我的妈妈。妈妈中等个儿,偏瘦,干起活来十分利索。她老人家的口头禅是:走着就把啥活都干了。 
  的确如此,我们小时候没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帮忙,爸爸又常年在外面工作,家里家外的事都由妈妈操持。别的不说,单我们姊妹六个,加上父母,一家八口人的穿衣、吃饭全由妈妈一手来做,最重要的是还不耽误参加生产队的下田劳动。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小时候,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妈妈给我们缝棉衣、纳鞋底。我睡得迷迷糊糊,感觉有东西压在身上,睁开眼看到妈妈把棉衣片铺在我们身上絮棉花。因为炕小娃娃多,没地方放,妈妈只好铺到我们身上缝。我迷迷糊糊地问妈妈“怎么还不睡”,妈妈说:“缝好就睡,你快睡。”第二天醒来,看到炕头叠得整整齐齐做好的棉衣,妈妈不知何时起来已下地劳动了。 
  春天来临了,妈妈又把棉花掏掉,拆洗干净再一针一针地缝成夹衣,供我们换季穿。上学时每读到“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的诗句,我的脑海中总浮现出妈妈为我们缝衣服的画面。 
  后来通电了,用上了电灯。我偶尔醒来,总看到妈妈在灯下不是纳鞋底就是绱鞋。那时哪有什么皮鞋、休闲鞋、运动鞋呀,纵然有,普通人家也没钱买。不论天阴天晴还是下雨,都穿妈妈做的千层底布鞋。我们一家八口人,四季穿的鞋全靠妈妈一手做成。为了保证我们不挨冻,妈妈还给我们做比较麻烦的棉鞋。只要随时打开柜子,就能看到妈妈为我们全家准备好的新鞋,满满一柜子,垒得高高的。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和小弟已工作了,妈妈还继续为我们做鞋。我们都劝她别做了,可妈妈总是闲不住,还专门为我上班做了双39#的棉鞋,好暖和!再后来我们的孩子出生了,妈妈又给我们的孩子缝棉衣,做布鞋。我再也不愿快70岁的老妈为我受累,就下决心自己动手做,给儿子缝棉衣、做鞋子。妈妈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要替我做,我坚决不同意。“妈,就让我来吧,我就这一个孩子,让我亲手为他做吧!”妈妈便没再强求。当我拿针线实际做起来时,许多麻烦出来了:棉花絮不均匀,袄片翻不好,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絮好的棉花又倒掉了,又从头再来。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验到妈妈当年的艰辛。八口人的衣服,是妈妈在煤油灯下抽时间,一针一线赶制出来的,太不容易了。这让我更佩服妈妈的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和麻利。 
  在妈妈手把手的帮助下,儿子终于穿上了我做的皱皱巴巴的棉衣,我小有成就感。然后,又跃跃欲试地准备向做布鞋进军。妈妈告诫我:“鞋可不好做哦!” 
  “我不怕!” 
  妈妈微笑着说:“那你试试吧!” 
  刚开始几针还觉得新奇好玩,后来渐渐不好玩了,不是扎破了手指,就是断针了。没坚持纳几行,自己就看不下去了,一会针脚挤一起,一会又稀了,针脚长短不一,难看死啦!这时就想起妈妈纳的鞋底子,不论横行、竖行都整齐划一,像用尺子画的一样,斜看都顶空,像一个个小菱形。针脚长短一致,像白米粒均匀地撒在上面一样。纳好的鞋底硬如骨头,任凭我们小时候再调皮,也未见起层打卷的问题出现。太佩服妈妈手上的功夫了!在妈妈的教导和鼓励下,我也学会了做手工布鞋,一直坚持做到儿子上初二。2011年2月,远在新疆的我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妈妈病危!”晴天霹雳!我十万火急地往回赶,可还是留下终生遗憾。当家人整理妈妈的遗物时,看到了妈妈给大姐夫做的一双43#大的男式棉鞋——底特厚,特暖和,还有为我儿子做了三双未完工的布鞋。我将鞋子抱在怀中,泪流满面,心中怨道:“妈妈,你咋不知道累,临了还惦记着您的小外孙……”当我把妈妈未完成的活带到新疆时,才发现妈妈真细心,我儿子小时穿的衣服在妈妈家放着,妈妈思念我们母子时,把它拆了打成布壳子给我儿子做鞋……我边流泪边慢慢地完成了妈妈遗留下的三双布鞋。它成了永远的纪念,如今还在我家鞋柜保存着。

编辑:小树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