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守护陕北的灵魂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贺永军 时间:2020-06-08

一 
  陕北是有灵魂的。 
  行走在陕北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四周一片沉寂。远处的山峁上突然传来一阵高亢而苍凉的信天游,随即又戛然而止,使人陷入了更深的沉寂之中。这时候,我总会觉得似乎有一双眼睛一直隐蔽在不远的地方,默默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四顾寻觅,却又无影无踪。 
  那肯定就是陕北的灵魂。 
  或许只有像陕北这样极具个性的地方才能让我们真切感觉到其灵魂无处不在。而且陕北一望无际的黄土地独有的幽寂而本色的环境,也更适合陕北的灵魂自由自在地生存出没。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城市的灵魂就肯定不能够随意现身。嘈杂喧闹正是灵魂的克星。 
  陕北的灵魂静如处子。粗犷的信天游一如既往传唱着忠贞的爱情,陕北说书依然讲述着忠诚的故事,古老的唢呐里还在流淌着勤劳而俭朴的祖先们的喜怒哀乐……那都是从陕北的灵魂深处释放出来的文化元素。 
  在陕北的灵魂里积淀着深厚的陕北文化。 
  二 
  我知道曾经有人寻找到陕北的灵魂。 
  其中有一个人是毛泽东。在苍茫的陕北大地,毛泽东吃过小米饭,披起粗布棉袄,迎着在陕北的冬天里很常见的一场雪,与陕北的灵魂对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在陕北的平常之景中发现了陕北的独特之美,激发万丈豪情。毛泽东与陕北的灵魂,心心相印。 
  还有一个出生在陕北窑洞里名叫路遥的作家。在路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的一些发生在陕北的故事里,无论是什么人出场,在陕北的灵魂面前,都不敢自高自大,就像莽莽黄土高原上一棵棵普普通通的蒿草,总是怀着感恩的心情汲取着陕北大地的营养。这时候,路遥和陕北的灵魂一起悄然隐退,推向我们面前的陕北深不可测、高不可欺、凛然不可冒犯。 
   三 
  几百年、几千年前以来,生活在陕北的人群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艰辛而顽强地繁衍着、生存着、希望着,与风沙旱涝不停地抗争着,为每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而高兴着,并且总是深信不疑地认为总有一天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能够变得美好起来。这也许正是陕北的灵魂淳朴而高贵的本色。 
  四 
  当城市里一些时尚的人群已经习惯了欣喜若狂地庆贺欢度“愚人节”“圣诞节”,并且一次又一次矫情地喊着传统的春节没有了“节味”的时候,在陕北的春节里,却到处都可以看到在土窑洞窗子上贴满了红剪纸,门框上张贴着歪歪扭扭地写上吉庆话的红对联,高高地挂在窑洞前的大红灯笼在北风里摇曳着。黄尘漫天的打谷场里,锣鼓喧天,男女老少在欢快地扭着大秧歌。看到这种喜气洋洋、热火朝天的欢乐景象,还有谁能不为无处不在的陕北的灵魂而祈福。 
  五 
  早些年,在陕北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子里有一户人家,村里早已经通了电,这家人却依旧点着煤油灯,为的就是每月可以给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儿省出几元钱的生活费。 
  那时候这家人的生活非常贫困,男人几年前外出打工时摔伤了腿,全家人最大的依靠和盼头就是家里的几十棵枣树,年景好时结的红枣可以卖一两千块钱。他们住的是祖上留下来的两孔破败的土窑洞,穿的是在县城集市上买来别人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吃的是缺油少盐的饭菜。就这样,一家人为供着女儿上大学,还是欠下了亲友们不少的债和信用社里一笔数额不小的贷款。 
  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他们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穷得只剩下了一个大学生,然而他们却没有被生活的艰辛和困难压垮,并且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供着女儿继续上大学,全家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他们要把女儿培养成有知识、有本领的人才,从而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正是怀着这样的愿望,他们一样会在艰辛的生活中愉快地笑着,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穷日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劳累一天后,他们同样会做着美好的梦。有时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哼两句信天游,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而富足。陕北的灵魂就依附在他们的身上。 
  六 
  在喧嚣的城市,物质文化非常发达,但是城市的灵魂又依赖什么而生存呢? 
  有一位陕北农民在送自己的儿子进城打工时,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你进了城可千万不能学坏。咱们人穷,但是穷得要有骨气。咱们没有钱,要是再没有骨气,可就什么也没有了啊!”这样的话,虽然出自一个土生土长在陕北、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之口,却足以让披着珠光宝气外衣的拜金主义霎时间土崩瓦解,让城市里那些自命清高、顾影自怜的灵魂自惭形秽。 
  在陕北这块贫瘠而厚实的黄土地上,生活的艰辛、生命的顽强、生存的壮美交汇融合,衍生出勤劳、善良、诚实、正直、质朴和乐观各种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愫,培养出陕北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这就是陕北的灵魂! 
  七 
  陕北的灵魂的生存环境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无孔不入的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冲击和围剿。陕北的灵魂在物欲膨胀的包围圈里,总是本能地抵御着侵蚀,保持着自己的纯净。为守护陕北的灵魂我们能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找到用陕北的灵魂提升物质文化品位的支点呢?我们有没有勇气断言,在陕北的灵魂不断自我净化的过程中,那些是非混淆、美丑扭曲的观念和现象就会被拒之门外? 
  八 
  陕北的灵魂总是面对着一次次捶打和拷问。 
  在充满变异和崩溃危机之际,陕北的灵魂站在物欲横流滚滚袭来的风口浪尖,最终能不能又一次抵御灵魂异化与文化侵蚀,成为一面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旗帜? 
  在我的陕北,我的黄土地上,美德、诚信、爱情还在固守着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陕北的灵魂还会用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撑起一道独特的精神文化风景。 
  我敬重陕北的灵魂,我敬重陕北的文化,我更敬重那些忠贞不渝地守护陕北的灵魂的人。他们是用骨气和志气拯救灵魂的使者。

编辑:慕瑜

上一篇:老钢厂的侠骨柔情
下一篇:小院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