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灯》一诗中,诗人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系列明亮的韵脚。
徐志摩死后的第一个中元节,林徽因写了首诗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林徽因 张定浩 时间:2018-07-23
在《莲灯》一诗中,诗人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系列明亮的韵脚。 “诗说新语”第3期 作者| 林徽因 评论| 张定浩 林徽因 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1932年 本期嘉宾:张定浩 这首诗的落款是徐志摩去世后的第一个中元节。照旧俗,这一夜要放莲灯,接引鬼魂。莲灯或用真花,或以纸糊成莲花形,在中央放上一盏灯或一根蜡烛,置入江河湖海,任其漂流浮泛。所以这首诗,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实录。 在《莲灯》一诗中,诗人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系列明亮的韵脚。亡魂弥漫的夜色与悲哀,在此刻为“一剪光”所聚拢,照耀,对友人的怀念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一种自证。岩井俊二电影《情书》末尾,女孩子冲着面前的雪山高喊,“你好吗?”然后再对着那山谷中传来的回音喊道,“我很好。”这样皑皑如雪的自问自答,堪作《莲灯》一诗没有说出的旁白。 在意思的层面,《莲灯》可以说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句子,但落实到每一行,仿佛又是在不断地重新开始;与此相应的,是每一行音节的重音都落在开端部分,像一个人一次次企图振作,随后的自然陈述和适当的倒装相错落,共同构成漂亮规整的五音步起伏,如同诗人的目光顺着黑暗河流上灯火的起伏。最后两行,突然打破之前双韵体的韵脚变换,代之以词语的复沓,以此对应于灯火消失在远处的夜里,并转化为梦。 编辑:慕瑜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