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黄土深处的掌灯人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白成官 时间:2025-05-22


文/白成官


晨光初现时,我总习惯站在大门口的土梁上眺望。晨雾中的高压电线在沟壑间划出银色弧线,新修的通村黄土路蜿蜒如绸带,远处果园的粉白花海正酝酿着秋日的丰收。三十年前,这里还是被县志标注为“无电、无路、无产业”的三无村落,而此刻,每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一个名字——白士武,我的父亲。

记忆中的父亲永远穿着那双磨出洞眼的千层底布鞋,裤脚沾着新鲜的黄土。1982年那个飘雪的冬日,当全村党员把自己手中的选票郑重投进选举箱时,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庄稼汉,在煤油灯摇曳的光晕里接过了改变村庄命运的使命。那晚他蹲在灶台边抽旱烟,火星明灭间忽然说:“总要有人给村子掌灯。”

掌灯人的第一盏灯,是要让星星落在屋檐下。在那个全县通电率不足30%的年代,父亲揣着他的梦想和愿望,把政府的门槛磨得发亮。我总记得他老是深夜归来时,帆布挎包里总装着被退回的申请,纸页边缘浸着汗渍与指痕。直到某天清晨,他举着盖有红章的文件冲进院子,檐下的麻雀都被惊飞一片。

架线那年的夏至特别漫长。父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蚂蚁搬家”方式,硬是把30吨重的电力用料电线、水泥电杆等扛上陡坡。他总走在队伍最前,肩头垫着破棉袄,脊梁弯成倔强的弧度。有次暴雨突至,没有道路的大山沟里,他总是走在最前面只听到一、二、三大家用力拉,既要顺利到地点还要保住这根杆!当电流第一次点亮教室的钨丝灯时,父亲站在大队部中央,看光晕里翻飞的尘埃,眼角闪着比灯光更亮的东西。

路,是父亲写给大地的情诗。

为打通与外界的血脉,他带着村民用钢钎在石壁上凿出生命线。爆破哑炮时,他总把别人挡在身后;开山取石时,他手掌的老茧磨穿了手套。最险峻的鹰嘴崖路段,父亲发明了“悬绳丈量法”——腰间系着麻绳垂到半空定位炮眼,山风卷起他补丁摞补丁的衣角,像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当第一辆拖拉机突突驶过新桥那天,父亲抚摸着青石桥栏上的刻痕笑了。那笑容让我想起他教我打算盘的模样——桥面每块石板都像凝固的算珠,记录着三座石拱桥、二十多个涵洞背后,无数个不眠夜里的精打细算。有次我深夜醒来,见他正就着月光修补断掉的箩筐,准备天亮继续运石料。月光淌过他凹陷的双颊,在墙壁投下巨人般的剪影。

父亲把山林当孩子般呵护。推广舍饲养羊那年,封山禁牧,动员村民退耕还林时,有个倔老汉挥着烟杆要拼命,父亲不恼,反而帮对方在院里栽下十棵苹果苗。三年后果香满园,老汉捧着第一筐红果踏进我家门槛,父亲却悄悄把果子分给了村里唯一的聋哑老人。

最动人的春景在造林季。父亲要求“鱼鳞坑”植树法让成活率翻倍,漫山遍野的油松苗在春风里向他鞠躬。有次我跟着送树苗,见他单膝跪地培土,动作轻柔得像给婴儿盖被。夕照中,他的白发与远山积雪融成一片,我突然读懂了他常说的“青山不老”。

教室窗棂投下的菱形光斑,是父亲留给村庄的另一种年轮。改建校舍时,他亲自带领师傅在村里建窑烧砖,干旱的夏天他在砖厂守了三天三夜,只为挑出最平整的青砖。新教室落成典礼上,他坚持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学生,自己缩在墙角憨笑。那年冬天特别冷,他把家里唯一的二百斤黄豆变成现金为教室生起暖炉,母亲唠叨时,他搓着手说:“娃娃们冻着手咋写字?”

落后的村里三十多个走出大山的孩子,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我们村总算有出息了,有年教师节,村里出名的工作者回村里那是一种骄傲,父亲用自己潦草的字把此人的名字写在村务公开栏旁,像展示最珍贵的勋章。

1998年的初雪来得格外早。那个清晨父亲照例手提黑色的破旧的挎包出门,说要步行去乡政府开会。谁也没想到,他就倒在了政府的办公室里,手里还攥着记录村里财务数据的纸片。送葬那天,全村十三个村民小组好多村民都站在山路上,当年他亲手立起的电线杆上,绑满了村民们连夜叠的白花。

如今我接过了父亲村里财务数据的纸片,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干枯的苜蓿草味。在他规划的产业园区里,水平沟谷子,薄膜玉米、大豆套种等在他用行动走过的梯田间,无数新生的希望在生长。那些他未竟的蓝图,正由他牵挂的后辈们续写。每当暮色四合,万家灯火次第亮起,我总觉得父亲仍提着手电筒走在山路上,他的布鞋印早已化作阡陌纵横的田垄,他的旱烟袋余温尚存,仍在温暖着这片深爱的黄土地。

20250522_135624.jpeg

父亲的照片

编辑:延闻           责编:晓佳           终审:慕瑜

上一篇: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40)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