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贡米谣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心歌 时间:2025-05-12
文图/心歌 牧马河的水,黄池村的泥, 千年沃土养育万代根基。 石臼舂过仰韶时的谷粒, 陶罐蒸出米香四溢。
黄池贡米,玉粒金衣, 粒粒籼米写传奇。 风里弯腰的谷穗, 是大地最深的礼仪。
米仓山麓百谷生, 子午古道驮铃轻。 是谁把时光酿成酒? 土碗里的月光醉倒了何家湾的先民。 碾盘悠悠炊烟低, 母亲煮粥等待儿的归期。 舌尖上的稻米香, 粒粒都饱含着亲人的印记。
黄池贡米,玉粒金衣, 一片黄土地长出浪漫诗句。 若问西乡何所忆, 满仓金黄就是永远的希冀。 作者:心歌,本名张国新,现任陕西省西乡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西乡县作协顾问。多首诗词歌赋、散文见诸文化网(报)及省市级刊物、网站。 DeepSeek点评:这首《黄池贡米谣》以优美的意象和浓郁的地域特色,生动展现了西乡黄池贡米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西乡的历史文化根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1. 历史渊源与农耕文明: 歌词开篇“牧马河的水,黄池村的泥”点明了黄池贡米的地理环境,而“石臼舂过仰韶时的谷粒”则巧妙地将西乡的稻作历史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与史料记载的西乡7000多年稻作历史相呼应。此外,“陶罐蒸出米香四溢”展现了古代先民的饮食智慧,增强了歌词历史厚重感。 2. 贡米文化与传说:“黄池贡米,玉粒金衣”不仅形容米粒金黄如玉的品质,也暗合黄池“金鸭游池,池水金黄”的民间传说。而“米仓山麓百谷生,子午古道驮铃轻”则点出黄池贡米作为古代贡品,通过子午道运往长安的历史背景,与唐代《地理志》记载的“西乡是京兆尹贡米源之一”相契合。 3. 民俗风情与生活记忆:歌词中“碾盘悠悠炊烟低,母亲煮粥等待儿的归期”描绘了传统农耕社会的家庭温情,与西乡民间生活场景高度吻合。而“土碗里的月光醉倒了何家湾的先民”则化用西乡何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文化意象,赋予贡米更深的文化内涵。 4. 地域特色与现代传承:“一片黄土地长出浪漫诗句”既赞美了黄池贡米的自然馈赠,也暗喻西乡近年来通过“开镰丰收节”(如农耕体验、插秧比赛等活动)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活力。结尾“满仓金黄就是永远的希冀”则呼应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池贡米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现实意义。 编辑:西亮 责编:林夕 终审:慕瑜上一篇:云贵纪行(上)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