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素颜龙头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戴相华 时间:2025-05-06

文图/戴相华

站在山脚下仰望山巅,见龙头山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安卧在大地之上。那些裸露在外的岩石,呈现出冷峻的线条,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岁月镌刻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山体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银光,如同繁星洒落山间,给山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dc119c0fa3b759231a4ff4048df9b2d.jpg

阳春三月,天汉大地大都一派草木吐翠、百花争艳的荣盛景象,然位于陕川交界处米仓山主梁的龙头山,却像被春天遗忘了一般,仍然固守着冬日里山寒水瘦、草木凋敝的模样。如此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反差,令我们一行人诧异不已。

春临大地,汉上恰似一位身着盛装的佳人,容光焕发,绮丽迷人。有友特意从西安来汉中赏春,在南郑乡村领略了油菜花流金溢彩、芳香醉人的风采后,他们意犹未尽,说想去龙头山看看。我们听了,赶忙说:“这个时节的龙头山就像一位没有梳妆打扮的姑娘,没啥好看的啊。”然而朋友却不以为然,反驳道:“龙头山可是汉中生态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那种天然去雕饰的原生之美才更有韵味更有看头。”听到朋友这么说,我们只好点头答应。那天,我们从南郑城区出发,在高速公路行驶约1小时即转入地方道路,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驶入龙头山景区停车场时,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c5578123b39c59bd7bfe67c64ad06e7.jpg

乘缆车进入山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树木。往日郁郁葱葱的林木,而今褪去了翠绿的服饰,每一根枝干好似大自然用最简省的线条勾勒而成,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骨感之美。那些曾经繁茂的叶子,有的被风挟裹去了远方,有的已化为脚下的腐土。驻足巡睃,发现每一棵树都似一位执着的守护神,护卫着这片土地,等待着春的归来。

偶遇几株松柏,倔强地保持着绿意,仿若迎春使者。它们的绿,在一片灰暗间显得格外醒目——那是生命不屈的象征,是对寒冷的傲视。松针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在低吟一首古老的歌谣,给这片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串律动的音符……

初识龙头山,是2018年槐夏的一天,龙头山景区邀请汉中本土作家、摄影家前去采风,我有幸忝列其中,从而得以走近它。也是在那时,我结识了时任景区筹建处主任赖阳安,他当时正为开发龙头山这座绿色宝藏而奔波忙碌着。彼时的龙头山,是一个粗犷而充满野性的世界:浩瀚磅礴的原始森林,参天的古木遮天蔽日,野花于山间竞相开放,野草在风中狂欢乱舞——它们不像城里那些被拾掇得服服帖帖、整整齐齐的景观绿植,而是以最自然散漫的形态生长着。我们受到莫大震撼的同时,也深知开发这儿绝非易事,就像在荆棘丛中开辟一条道路一样劳心费神。我们徜徉于山道,途经一棵古老的坚胶树时,赖主任手抚粗壮的树干对大家说:“龙头山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珍贵礼物,有着无尽的魅力,它就像一颗蒙尘的明珠,等待我们去擦拭,使其绽放光芒。但要把自然生态保护好,山中的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气,如何做到在保护中开发,不破坏原生风貌,是我和我的团队思考最多的课题。”我们听了大为赞同,纷纷为他加油鼓劲。

那时还没有索道、扶梯,我们从山间小径攀爬至山尖时,见一片杜鹃花开得正艳。赖主任介绍说:“杜鹃每年5月中旬开花,是四季变换中的自然盛宴。”大伙举目眺望,山峦仿若杜鹃之海洋,花朵娇艳,枝叶浓绿,二者相衬,绘制出一幅幅绚烂无比、色彩斑斓的画卷。近前,见每朵花都在尽情绽放自己,诠释着生命的绚烂与美好:红的似热烈奔放的火焰,粉的像轻盈柔和的霞光,白的若纯洁无瑕的云彩。花瓣层层叠叠地依偎着,身姿微微卷曲,而花蕊则在风中不住地点头,那模样就好像在表达对天地日月的感恩之情……此般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021年仲秋,友人相邀去龙头山观赏云雾。那天运气不错,当我们登上山腰的观景台时,就被等候多时的云雾拥入怀中,我们俨然是一个个闯入仙境的凡人。那些云雾如轻纱似棉絮,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时隐时现,若上古神龙吐息所化。被簇拥、包裹的我们,恍若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流动的梦境。风起,云雾像是受到某种召唤,旋即奔腾着、翻滚着,犹如澎湃的潮水,朝着山顶奔涌而去。刹那间,整个山体都被云雾所笼罩,显得更加神秘莫测。那淡淡的白色,与青黛色的山林相拥,宛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每一笔都透着空灵与幽远。那些高大的树木,此刻也只露出些许枝梢,如同山峦的手臂,想要抓住那个转瞬即逝的梦幻精灵。

沿山间小道前行,云雾在身旁穿梭、嬉戏,就像一群顽皮的孩童。它们的指尖时而轻轻滑过我们的脸颊,带来丝丝凉意;时而俏皮地探入人的领口,令人酥痒难耐。在云雾氤氲的世界里,我们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可感官却愈发敏锐,能清晰地听到风卷云雾涌动的声音:细语时像大自然在诉说山野的秘密,呼啸时似神龙在诵念古老的心经——让人在不经意间,获得某种启迪和领悟。

ab53f68d9ff4a91cbc59d7660ef3ce1.jpg

2023年隆冬,我和友人去龙头山看雪。那是雪后初霁的一个中午,我们到达时,山中已是冰雪王国,天空湛蓝得如同一块宝石,纯净的白色与蓝色相互辉映,美得让人窒息。被雪覆盖的巍峨山峦,像是被大自然这位艺术家精心雕琢过一般,威严而庄重;连绵起伏的山脉,好似一条白色的巨龙盘旋于大地上,一片片银色鳞片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芒。雪,极像揉碎了的白云,从山尖一路铺陈而下,形成一片莹白的海洋,龙头山就如这片海洋中的一座孤岛,孤独而又冷傲地屹立着。

山野白茫茫的一片,漫无际涯,蔚为壮观。被雪装饰的草木,像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松树枝丫上镶满了白绿相间的绒球,在阳光下散发出斑斓的光芒,像无数颗细碎的钻石镶嵌在树上;冷杉的枝叶上堆满了积雪,俨然是盛开的白色花朵,用手轻轻摇晃,积雪簌簌落下,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舞蹈;‌冬凌草上挂着冰晶条子,形成了难得一见的雾凇景观。风至,冰凌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恍如一场冰雪交响乐……在雪地行走,不难发现,这儿的雪景既有北方的雄浑壮阔,又不失南方的婉约细腻——这是因为龙头山处于秦岭与巴山之间,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然。山之伟岸还造就了如梦如幻的云海雪景:山谷翻腾的云海,与雪花相互交融,飘荡在山间,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雪,好像已融为一体了。沉浸在这大美世界里,心灵得到净化和慰藉,尘世烦恼荡然无存。

过往几次去龙头山的经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视觉和感官享受,每次都收获满满。但愿今天亦有新的收获,不虚此行。

我们漫不经心地在山间走着。我寻思今日无法见到心仪的杜鹃花,能见到老友云雾也好啊。可不管我怎么呼唤,云雾始终都没有出现。当我们来到山腰的平台时,由于没有云雾的遮挡,一眼就看到了对面山坡上那条缠绕在山际的小路——它依旧如从前那般曲折,岁月似乎没能将它拉直。

趁友人拍照间隙,我在林中的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闭眼静听周围声响。我发觉,除人声鼎沸外,还有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像是一场盛大音乐会:啼鸣清脆,歌声婉转。我想,这些鸟儿是幸福的。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洁净的天地里,没有城市喧嚣与污染,不受笼子束缚,可以在枝头欢跳、天空飞翔、树杈筑巢,还可吃上放心食物,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这是龙头山的恩赐,我不禁羡慕起它们来。

2ef9d5dce9dd79b71f91b2761158a82.jpg

倏地,一片雪景进入我的视线。我知道,那是前些天龙头山降雪遗留的产物。奔雪而去,见那雪似天女洒下的碎玉,稀稀疏疏地落在枝头、地上。枝头的积雪像大自然给树木穿了一件白色的风衣,让原本萧索的枝干有了一种别样的韵味。雪花轻轻地黏附在树干上,若盛开的梨花,又似点点繁星坠落人间。地上的雪并不厚,如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着大地,让人不忍心踩踏,生怕惊醒了小草的清寒的梦境。

在我们几个汉中人眼里,这雪为龙头山增辉不少。然西安友人却觉得卸掉华丽服装的龙头山更让他们心动,可谓处处是景:他们用新奇的目光,欣赏着这儿的一切;不停地用相机、手机,定格与一草一木邂逅的瞬间。那样子,像要把整座山景都拥揽入怀似的。

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我便给他们讲起了龙头山的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一天,一条神龙从天上遨游而来,想要寻找一处可以栖息的圣地。它身姿矫健,龙鳞闪烁着七彩的光芒,那光芒似星河流淌在天际。神龙在世间游历许久,当它飞临龙头山上空时,立即被这里的祥和之气所吸引:空气清新纯净,草木生机勃勃,人们朴实善良——这片土地好似蕴含着生命的无穷力量。于是,神龙决定在此栖身。它不断盘绕,巨大的身体慢慢融入大地,头部高昂向天。后来便化为一座雄伟的山峰,这便是今天的龙头山了。据说,山巅至今还留存着一块岩石,形状酷似龙角,在阳光的照耀下,会隐隐散发出神秘的光泽,仿佛还带着神龙当年的威严……”听了这个传说,友人们对这儿的兴趣似乎更浓了。


717a9b1c3823db7976538a3c72e1477.jpg

太阳西斜,我们踏上返程路。排队登上缆车,竟意外发现赖主任也在车厢内,他如今已是景区管理处主任,巡查了山林、检查完防火设备后正往回返。见到我们,他既喜又嗔:“你们来了,怎么不联系我啊?”我们回答:“本想联系,可又觉得你忙,就没敢打扰。”我不禁感叹,缘分真奇妙,临行前本想给他打电话的,但又怕添麻烦,谁料却在返程中不期而遇,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谈及龙头山的开发,他欣慰地说:“我和我的伙伴们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保护与开发的最佳融合点,我们的梦想总算实现了。你们现在来,正好领略一下它的素颜之美。”我们清楚,景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他的智慧和心血。然而,他并未为名所惑,总是让闪光灯聚焦团队,而不愿让自己成为唯一的焦点。

是的,赖阳安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已在时光里开出了花:没被过度雕琢的龙头山,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游客们纷至沓来,被它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人们漫步在林间小道,感受花草树木带给人的惊喜;登上山顶,眺望远方的山峦,欣赏着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吟诗抒怀,陶然其中……

走下缆车回眸,见阳光变得愈加柔和,好像给未施粉黛的龙头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此时的龙头山,如同一位素面朝天的隐士,浑身散发着静谧而祥和的气息。

作者简介:戴相华,陕西省作协会员,汉中市南郑区作协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延河》“文学陕军”《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读书村”《衮雪》和《汉中日报》等报刊、网络,多篇被《人民日报》“人民号”“新华网”和“学习强国”转载,散文集《且行且悟》入选汉中市委宣传部市级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编辑:西亮           责编:林夕           终审:张建全

上一篇:人间四月天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