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空城纪》(连载37)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邱华栋 时间:2025-04-09


文/邱华栋

    

  父亲,我记得我在疏勒一直长到了十岁,然后你把我带到了龟兹它乾城,我在那里又待了十年,长到了二十岁。那么多年里,你在西域一直征战,那时你年纪大了,你老了,你想回到中土汉地,你想回到洛阳。于是,你给我的姑姑——你的妹妹班昭写信,让她近水楼台给皇帝上书,希望能把你召回洛阳,叶落归根。
  是的,此前,我就跟皇帝上书说,超自从很久以前在西域,屡屡绝地逢生,战斗不已,年纪大了以后,格外思念故土。臣不敢期望能够到达酒泉郡,但愿能活着来到玉门关!臣已经老病衰困,这一次是冒死恳求陛下,准许我的小儿子班勇,能够跟随安息国贡献给朝廷的礼物的队伍前往洛阳。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让我儿子班勇能够亲眼一见中土汉地的繁荣多姿,看到洛阳国都的繁华盛景。
  父亲,对的,就是在那一次,我跟着安息国进献大汉的使团来到中土,来到我一直在您的描述下心向往之的都城洛阳。当时,安息国进献给汉朝的礼物,有一头装在铁笼里的狮子,和几只长着非常漂亮尾巴的大鸟。狮子和大鸟都是我没有见过的。在疏勒,我年幼的时候跟随您在雪山、戈壁、冰河和沙漠边走了很多地方,见过不少动物,苍狼、雪豹和野驴、野羊、野骆驼都见过,但没有见过狮子。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狮子,它是一头公狮子。公狮子一旦发怒,鬃毛竖立,吼叫声几里外都能听见,威风凛凛。我就想,这狮子怎么有点像您,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威风八面的气概,那种临危不惧的精气神。
  进献的大鸟也很漂亮,一公一母,鸟长长的尾巴羽毛上还有圆圈,圆圈里有蓝色的圆点,看上去就像是长满了眼睛,十分好看。这种大鸟也关在笼子里,由马车拉着,一路东行。狮子的气味令路上的飞禽走兽都感到惊惧,走兽闻到之后,呜咽着远远地就跑开了,在戈壁上腾起了逃跑的尘埃云团。我看到正在飞行的鸟,由于害怕而突然掉落下来,发出了一阵阵尖厉的鸣叫。掉落在我车上的就有这样的野鸽子,灰色的,眼神是怯懦的。我把它捧起来,小心地梳理它的羽毛,安慰它,直到它重新振作起来,展翅飞走。
  大鸟身上散发着一种令人致幻的奇怪气味。我闻到那种气味,就昏昏欲睡,却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很轻,能够一下子飞起来。我会飞起来,父亲,看到整个进献的队伍在前进,沿着你从中土一路走过来的路反向而行。我们走啊走,我跟着进献的队伍前往洛阳,一路上所有的景物和人、事物和天气都让我感到惊奇。我太熟悉疏勒城和龟兹它乾城的风景了,来到中土大地,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就是在这次远行前,前往中原的时候,你给我书写了一封帛书。对不对,父亲,你的这封帛书我一直带在身上的。
  父亲班超的身影飘动了一下。在监牢里,他的影子很轻。他咳嗽着,说,儿子,什么帛书?我写了什么?我记不得了。
  父亲,你记得的,你不会忘记。你看,这帛书就在我的怀里,我拿出来让你看看。你看你写下来的四个字——“不避死亡”。这就是你写给我的帛书。你勉励我,在一面白帛上写下这四个字,你可能觉得,这一次分别,我回到中土,很可能我们父子再也不会相见了。所以你才给我写了这么一句,不避死亡!多好的告诫,多好的人生信条。我知道死亡很可怕,父亲,这些年我跟着你见过了太多的死亡,几乎可说是每天都在和死亡相伴。
  你一向是不避死亡的。你处理复杂军务和政务的能力,我都看在眼里,你的那种果敢和机敏,对我也是耳濡目染。到达洛阳后,就有亲戚在迎接我的时候说,班勇啊,你才二十多岁,可看上去就像你父亲一样老了。父亲,到了洛阳我才知道你的名气有多大。你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早就在洛阳流传开来,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可是这封帛书,是你写给我的秘密信笺,是我自己珍藏的,我一直带在身边,秘不示人。这一次我下狱的时候,把它揣在怀里。进入大牢,这封帛书是鼓舞我活着的一个物证,是父亲你给我的遗言。可我也想过,父亲,你真的是不惧死亡吗?你有没有害怕过死亡,哪怕是某一刻,某一天某一场战斗之前,某个白天或者夜晚,你也曾惧怕过死亡?
  父亲的身影变得模糊了。在牢房里,我的眼泪也让我的目光变得模糊。我穿过岁月的雾障,看到了这么多年的岁月,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从西域的大漠高山,干燥的戈壁滩上风滚草在滚滚而行,马蹄,踏着初春的草地,而匈奴人、汉人、龟兹人、莎车人、车师人、姑墨人,很多人的脸就像是杏花、桃花的花朵一样,在我的眼前倏然闪现,明明灭灭,就像你的身影在这间牢房的暗处陪伴我,而我竭力望向你的时候,你又消失不见了。
  (未完待续)


编辑:晓佳

上一篇:《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20)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