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孩
没有文字记载林徽因到过的第一个寺庙在哪里,以她从小在杭州的经历,想必应该到过灵隐寺的。那个年代,很多的妇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都喜欢带着幼小的孙子孙女到寺里上香,祈求国泰民丰,家人平安。我能想象到,五六岁,或者是七八岁的林徽因随着母亲和奶奶到灵隐寺上香的样子。那个时候,这个出身名门、家境优渥的女孩怎么会想到,多年后的她要到北京,要到欧洲到美国,然后回国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毕生之力去进行中国古建的大规模考察,最后完成具有奠基性的巨著《中国建筑史》呢!
林徽因一生去过很多的寺庙和教堂,但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她是虔诚的佛教徒或基督徒。在她的眼里,所有的寺庙和教堂,包括宫殿、长城、金字塔、赵州桥等等,都是建筑,都可以用科学解释,都可以用皮尺丈量文字记录。春节过后,我到了京西的潭柘寺,希望在那里能够看到有关林徽因的印迹。在北京,一直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北京城)”的说法。这话说的没错,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而北京城只有六百年。印象中,林徽因是去过潭柘寺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京城去京西门头沟虽然道路不平、风沙弥漫,但若真的想去也不是不可能。林徽因在香山养病,到卧佛寺去考察,还顺便到附近的法海寺以及杏子口去看三个石佛龛,在林先生的笔下都有详细的描写。可是,在我有限的文字资料中,竟然真的找不到林徽因与潭柘寺的些许文字。难道林先生真的没去过潭柘寺?这种结论我至今都不信。要知道,从1931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率领他们的团队可是考察过全国190个县多达2738座古建筑啊! 光寺庙就不下上百座。
那天,我走进潭柘寺的山门,在其第一座殿堂天王殿和后面的大雄宝殿之间,只见出现一座较大的广场,在靠南侧的两端,各有一棵古树,一棵是银杏树,乃唐朝之物,距今约1300多年,编号为110109A00677;另一棵为七叶树,也称娑罗树,乃明朝所植,距今610年,编号为110109A00684。我在笔记本上郑重记下这两组编号,特别是看着前面的“110109”,我马上想到北京人身份证前面的六位数,显然这数字的意思是北京市门头沟区,也就是说,这些带有编号的古树,它们和我们人一样,都是有身份的。或许出于对佛教的信奉,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即在娑罗树下涅槃,康熙皇帝出巡至此,一时兴起,便为这棵娑罗树题赞:“娑罗珍木不易得,此树惟有月中有。”
既然这潭柘寺历史如此悠久,又是皇家敕建翻修多次,林徽因、梁思成怎能不光顾一下呢? 说不定他们的到来也能像发现五台山佛光寺是唐朝的木质结构建筑那样高光永恒呢!对于建筑的钟爱,或者对于建筑一词的启蒙,林徽因并不是很早就懂得。1920年,已然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到欧洲考察游学。一天,林徽因和父亲英国好友的几个女儿到海边游玩,当其中的一个妹妹请求姐姐黛丝帮她搭建一个沙子城堡时,林徽因注意到,妹妹亲切地称呼姐姐为“工程师”,林徽因对此十分好奇,她问黛丝:“她为什么叫你工程师?”黛丝说:“我对建筑感兴趣,将来是要做工程师的。你看到身后那座王宫了吗?那是中国风格的建筑。明天我要去画素描,你可以跟我一起去吗?顺便也给我讲讲中国的建筑。”林徽因好奇地问:“你说的是盖房子吗?”黛丝否定般地回答:“不,建筑和盖房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是只有大师们才能掌握的。”也就是从这一天这一刻,林徽因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中国的建筑师。
林徽因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同时她又有非凡的勇气和果敢,包括对事业的执着与霸气!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不同点在于梁思成是本专业,而林徽因是选修。正是因为共同的志趣,才最终使他们牢牢地绑定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夫妇在中国建筑史学和建筑设计上是相互成就的。在1936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就到过佛光寺,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个寺庙东大殿的木质结构很有可能是唐代的。然而,这一结论却遭到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贞的质疑,他断言中国已经没有千年以上的唐代木构建筑,如果非要看,那得到日本。这让林徽因、梁思成很不服气,他们决定再去佛光寺探个究竟。1937年6月26日,林徽因在佛光寺东大殿的大梁上意外发现有些模糊字迹,于是,她毫不犹豫架起梯子,穿着旗袍爬上房梁,擦去多年的灰尘,最终发现题记,其落款时间为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这一实证的取得,对于当时的林徽因、梁思成来说,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是,正当他们满心喜悦,要赶回北平向世界公布这一惊人的发现时,不料,卢沟桥的枪声打响了。
面对疯狂的日寇,林徽因在接下来的8年,不断地辗转于长沙、昆明、李庄、重庆,虽然她因肺结核一直无法正常工作,可她从来没有一丝要离开祖国的想法。
今年春节后,我曾到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林徽因的故居造访,尽管那老房子已经几易其主,被拆得七零八落,可我还是倚门坚信,林徽因的灵魂还在。1937年7月底,林徽因从山西回到冰心笔下的“我们太太的客厅”,看到满街的士兵正在挖着战壕,林徽因、梁思成和刘敦桢一起,在北平教授致政府要求抗日的呼吁书上签了字后,她在客厅给在梁思成姐姐家居住生活的女儿梁再冰写信,沉着地表示: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定才好。
从潭柘寺的山上下来,已经过了午时。我和同行的小董驱车往回走,车刚开到第一个路口,正赶上前面修路,许多车在排队等候。小董问我,您饿不饿?我包里有饼干。我说还好,同时抬眼看到前面辅警仍然在左右摇着小旗,示意车子还走不了。这时,我不由想到一个成语——“峰回路转”,如果把那个“峰”改成“封”字,岂不是一次很好的禅悟吗?于是,我对小董说,咱们掉头回去,在路边找个店吃点饭,说不定去的那个地方正是林徽因先生当年曾经落脚的地方呢!这就如同林徽因先生本无心成佛,但却因为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客观地保护了无数寺庙。这样的功德,即使是佛祖也会被感动流泪的。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