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奶奶的口头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志瑾 时间:2025-04-09


文/李志瑾

    

  我九十八岁的奶奶正对着镜子梳头,一会儿要带她去医院体检。那把年代感十足的牛角梳在她的银发上一次次地游走,我忽然想起四十年前我儿时的午后——她总是这样挺直腰板坐在南窗下,篦着头发,直到它们纹丝不乱,再把一顶像医生戴的那种白色帽子规规矩矩地戴到头上,头发便整整齐齐地拢进了帽子里。
  “比你们小年轻还强些。”医生看着化验单上的数据,也不由惊叹。奶奶的养生秘诀恐怕只有我知道。
  奶奶几十年都吃着清淡健康的饮食,蒸馒头、擀面条,包饺子,蒸米饭,熬小米粥,蔬菜加上几片鱼,有时是自己卤的肉,一天三顿,按时按点,误差不会超过十分钟。
  奶奶一生勤劳,早睡早起,我都算起床早的,她却已经把家务卫生都做完了,连流浪猫们都已经在我家窗台上饱食后散去了。
  她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她有句口头禅:“那是,你说的对!”
  我印象里,她从未与人红过脸,仿佛这世间没有什么能让她生气动怒。“让让人家就过去了!”“总比以前好!”她总这么给我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爷爷一个月挣一百多块钱,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然而,只要老家亲戚来信要钱,奶奶总是二话不说,毫不犹豫地寄钱回去。她常说:“咱们总比老家过得强!”
  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加上二老总帮别人,就变得更加拮据,但奶奶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只默默地找点事情做做,串签子,织手套,她都干过,只为了补贴家用。
  奶奶没有文化,她经常不好意思地说:“只上过两年扫盲班!”可我觉得,她讲起故事来,却比任何一个所谓文化人讲得都要好听。
  夏日的夜晚,我常常依偎在她身旁,听她讲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我捏着她大大的耳垂,她用手轻轻地拍着我。她的声音轻柔而又生动,那些故事里,有善良的姑娘,有钟情的书生,也有永远失败的恶人,她给我讲着她理解的真善美。
  奶奶永远干干净净,青布的褂子伏伏帖帖,头发一丝不苟,体面要强的她绝不占人便宜,只默默付出,从不索取。
  有一次,我捡到了一条漂亮的手帕,满心欢喜地拿给她看。她却将手帕挂在门上,等人来认领。好多天过去了,确定没人来要,我眼巴巴地看着那手帕,可奶奶却拿起剪刀,在手帕上剪了一个口子,才把它给我用。当时的我,气得要命,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现在想来,她想说的话,都在这一剪子中了,对今天的我影响极大,可以说,我性格的底色都是因她而成。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楼,因为爷爷的关系家里有一部电话。在那个年代,整个院里就我家有电话,这也让我家变得热闹非凡。
  记忆中,我就没吃过一顿安生饭。不是有人来打电话,就是有人打电话来找某某某。每当这时,不管我在做什么,奶奶总是很自然地让我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帮忙传话。我便撒开腿,跑到那栋楼,大声喊着:“某某某!电话!”然后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继续做自己的事。
  或许正是那段经历,竟让我拥有了一项技能,我写字读书时从不怕打扰,并且能够很快地重新进入状态。
  父母工作比较忙,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那段与爷爷奶奶相处的日子,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永远有底气说一句,我也曾被全心呵护和宠爱过。
  其实我离开她回到父母家之后,并不如想象中快乐。每次我去看望她,她总是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拿给我。我俩会一直聊到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我的心情就好很多。
  后来我结婚生了孩子,那时,奶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可她依然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为她的曾孙女缝好了一直可以穿到上学的棉衣棉被。
  漂亮文静的花布,针脚细细密密,真像一件件艺术品,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愧疚。有几件根本没舍得让孩子穿,想着留给她长大以后做个纪念,希望她一定要记得最爱她的太奶奶。
  爷爷前几年走了,这对奶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对我来说,也是一段不愿回想的痛苦记忆,至今我依然无法面对,以至于我几乎没写过任何关于他的文字。而爷爷的离去,也让奶奶变得更加孤独。可她依然坚强地生活着,我知道她舍不得我们!
  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留给我最多的是她的慈悲与善良。这是她从近百年的人世间淬炼出的温暖。这温暖,曾留在我少时穿过的所有棉衣棉裤上,曾缝在包着我孩子的小包被上,曾抚慰过我无数个伤心的夜晚,最后凝结成她深深的皱纹,落在她满头的银发上。
  当最后一缕余晖掠过她耳边,我轻轻拿起那把她用了五十年的牛角梳,抚摸着它,那油润包裹着的,是我们家族绵延的命理线啊!


编辑:晓佳

上一篇:佛光里的林徽因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