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流声:中国姓名文化》(连载20)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浩 时间:2025-04-09


文/李浩

    

  为了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古代学者对姓氏的分类研究,特对郑氏的分类做一简单介绍:
  1.以国为氏,例如:唐、虞、夏、商、殷、周、汉、鲁、晋、曹;
  (附)以郡国为氏,例如:红、蕲、番、郴、 、东阳、东陵、栎阳、周阳、广武;
  2.以邑为氏,例如:祭、尹、苏、毛、樊、单、甘、缑、郗、柳;
  3.以乡为氏,例如:裴、陆、阎、郝、尸、肥、颊、耨、胡、母;
  4.以亭为氏,例如:采、俞豆、欧阳、穈;
  5.以地为氏,例如:傅、蒙、城、池、涂、嵇、鲑、桥;
  6.以姓为氏,例如:姚、妫、姜、归、任、风、姬、子、隗、巳;
  7.以字为氏,例如:林、家、忌、谋、旅、方、施、奇、贡、众;
  8.以名为氏,例如:轩辕、青阳、宓、鸿、昊、沃、禹、启、牧、甲;
  9.以次为氏,例如:孟、仲、叔、季、伯、丁、癸、祖、第五、主父;
  10.以族为氏,例如:因、左、昭、索、嗣、长勺、掌、景、馀;
  11.夷狄大姓,例如:朴、释、赫、塞、宜、茹、副、蒌、异、敛;
  12.以官为氏,例如:雲、史、青史、太史、左史、王史、侯史、士、籍、席、终古;
  13.以爵为氏,例如:皇、王、公、霸、侯、公乘、公士、庶长、不更;
  14.以凶德为氏,例如:蛸莽、闻人、闻、兀、勃、蝮、枭;
  15.以吉德为氏,例如:冬日、老成、考成;
  16.以技为氏,例如:巫、屠、甄、陶、优、卜、匠、干将;
  17.以事为氏,例如:所、痛、冠、白马、青牛、苻、白鹿、锐、刍;
  18.以谥为氏,例如:庄、严、敬、康、武、桓、穆、僖、哀、幽;
  19.以爵系为氏,例如: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士孙;
  20.以国系为氏,例如:唐孙、室孙、廖叔、滕叔、齐季、蔡仲;
  21.以族系为氏,例如:仲孙、叔孙、季孙、鱼孙、杨孙、古孙、福子;
  22.以名氏为氏(国、邑、乡附),例如:士丐、士季、士吉、巫咸、韩厥、彭祖;
  23.以国爵为氏(邑爵附),例如:夏侯、柏侯、莒子、戎子;
  24.以邑系为氏(邑官附),例如:原伯、温伯、召伯、甘士;
  25.以官名为氏,例如:师宜、吕相、尹午、侍其;
  26.以邑谥为氏,例如:苦成、古成、臧文、丁若;
  27.以谥氏为氏,例如:釐子、共叔、惠叔、颜成、士成、尹文、斗文、武仲;
  28.以爵谥为氏,例如:成公、成王;
  29.代北复姓,例如:长孙、万俟、宇文、慕容、贺兰、达奚、呼延、乙干;
  30.关西复姓,例如:莫折、夫蒙、罕井、屈男、鲁步、不蒙、昨和;
  31.诸方复姓,例如:夫馀、黑齿、似先、朝臣、鸠摩、鄯善、且末、昭武;
  32.代北三字姓,例如:步大汗、没鹿回、侯莫陈、阿史那、阿史德、普六茹;
  33.代北四字姓,例如:自死独膊、井疆六斤。
  其中“以次为氏”中“第五”的来历,据民俗学家齐守成解释,传说荆轲刺秦王时,随行有五位勇士,荆轲刺秦失败后,五位勇士逃跑,为了躲避秦人的追杀,他们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故后人以序为氏。另一说,“第五”来源于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齐国的后裔迁徙到今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齐国田姓贵族时,因为田姓人数众多,所以刘邦便下令把田姓改掉,以数字区别,分为“第一”“第二”一直到“第八”。
  三、名以正体
  名是社会成员互相区别的独特标志,可以根据命名的时间方式的不同,细分为乳名、别名和冠名。
  乳名,即《白虎通》中所说的“幼小卑贱之称”。上古时期,如果家中生下男孩子,就必须在产房门左边挂以角弓。《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指圭璋,即宝玉,祝其成长后为王侯执圭璧。生后三日,父亲还要以弓矢射天地四方,表示这个孩子将来要以天下为己任。如果生下女孩子,则须在产房门右挂以佩巾,“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纺砖,古代妇女纺织所用。“弄璋”与“弄瓦”后来成了生男生女的代名词,实即源于此。这两者的区别表明男子是主外事的,女子则是管家务的。《女诫》上说:“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妇人之礼,精五饭,羃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这便是乳名。《礼记·内则》中还详细记载着为小儿命名的仪式:“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阶,西向。世妇抱子升自西阶,君名之,乃降。”《仪礼·丧服传》也说:“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未完待续)


编辑:晓佳

上一篇:《秦岭记》(连载33)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