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斯人虽去文永青 ——追思白阿莹先生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王新民 时间:2025-02-10

惊悉白阿莹先生不幸逝世,心中悲痛之际,不禁联想起多年来在工作和写作上与他及其作品的交集来。
  要说最早知道白阿莹先生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缘于贾平凹写给他的作品集的序言,其中的一段话对业余写作的我也很有启示:“阿莹却仍清苦地成就他的事业,听说他曾说过他的事业不可能惊天动地,但这是他的一种现实,一种充实的精神。阿莹的想法是大愚的,也是大智的,一个人只要是从真的性情里写出真文字,这文字就能存之久远,能传之久远。”后来我主编20卷《贾平凹文集》时,将此文编入。
  2011年5月,白阿莹先生出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成立大会并讲话祝贺勉励大家深入生活,创作出又好又多的散文。结束时,他与包括我在内的参会者合影留念。
  今年1月31日我写的《香山照金过年记》中曾提到白阿莹及其代表作:“这香山远看由三座高大雄壮的山峰组成,形似巨大的笔架。东峰顶上庙里供奉的是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难怪铜川耀州代有才人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宋代画家范宽,当代作家和谷、白阿莹、安黎、唐云岗、东篱、李延军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白阿莹的长篇小说《长安》、和谷的长篇纪实文学《照金往事》、安黎的长篇小说《小人物》、唐云岗的长篇小说《城市在远方》、东篱的长篇小说《远去的矿山》、李延军的长篇小说《黄帝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白阿莹本世纪初期曾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那时供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的我分管本单位及其出版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次组织参加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办举办的会议或创佳评差知识竞赛活动,在这些会议上或活动中,白阿莹部长出席并讲话,传达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对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要求。记得那些年,几乎每年都要搞全省精神文明知识或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或者在春节期间组织举办或倡导以书为礼移风易俗活动,或者举办三秦书月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全民素质,建设书香社会。
  白阿莹虽然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但他从政不弃文,一直坚持钟爱的文学创作。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多篇被收入全国年度选集和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其散文从2013年至2018年连续五年收入中国作协和中国散文学会主编的年度散文精选。他著有散文集《大秦之道》《饺子啊饺子》《俄罗斯日记》《旅途慌忙》《绿地》;短篇小说集《惶惑》;画论集《长安笔墨》;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话剧《秦岭深处》,秦腔剧《李白在长安》,歌剧《大明宫赋》,实景剧《出师表》,电视剧《中国脊梁》(合著)等。其中,散文集《俄罗斯日记》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和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秦岭深处》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
  2022年的一天,我在省委宣传部办完事在二楼汉唐书店看到有签名的白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就买了一本,这是他退休前后呕心沥血之作,据其后记说前前后后修改了十五六次之多。
  该小说讲述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父辈筹建共和国第一代军工企业的历程。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凝聚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该小说中所写的众多的军工厂的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长安》的故事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写起的。主人公忽大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高级将领,他正率领部队在贵阳大山剿匪,突然接到命令参加工业培训,随后被任命为一个新建的军工厂的领导,从此他脱下军装,与一群军工人一起,从白手起家盖厂房,到抢时间为金门炮战生产出第一批炮弹,作者忠实地顺延着时间发展,一直写到他终于在晚年看到了工厂制造的二代火箭弹试射成功。
  可以说,《长安》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小说中的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都是打了许多褶皱的,作者深入这种褶皱中,描写褶皱压缩的忽大年的生存空间,刻画怎样掣肘忽大年生产生活智慧的施展,如何给他的前方挖了坑,给他的人生路上设置路障,让他哪怕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各种阻力,都要迎接各种挑战。这些阻力和挑战把忽大年的生产生活变成一个战场,把他的人生变成一场战斗,呼唤着忽大年身上的战士精神和战斗勇气。换句话说,忽大年身上的战士精神和英雄气质,包括他身上的各种缺点,都是被那个时代那种空间里的褶皱折出来的,也是他坚守初心、迎接挑战、脱颖而出的结果。忽大年所经历的为人民打天下、为民族保平安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勇气和胆量、呼唤崇高精神的时代。忽大年面对一次次无端的陷害、一次次不公正的打压、一次次遭人误解,甚至一次次背着不该有的处分的情况,始终无怨无悔,忘记小我勇做大我,带领团队钻研最先进的炮弹技术、生产前线急需的炮弹,保证国土和国民的生命安全的作为,是那个时代崇高精神的本色表现。忽大年用他大半生坎坷而非凡的人生实践,演绎了一部现实版的崇高人生,他用自己奋不顾身的精神为祖国保平安,让人民有尊严。
  2021年12月,该小说入选作家出版社2021年度好书、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榜单。《长安》还获首届石峁文学奖和第六届柳青文学奖。
  再读《长安》后记结尾一段话令人心有戚戚焉:“最后,我想说的是我要感谢文学。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当今时代波澜壮阔。正是文学之梦的始终烛照,让我在纷繁的前行中得以宁静,得以反思,得以找到自己心灵的书屋,也促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在生活中有所领悟,有所激励。”以此与文学爱好者共勉之。我想,在新大众文艺方兴未艾的今天,大家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就是对白阿莹先生的最好纪念吧。

编辑:北月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