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吃粥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黄卫君 时间:2025-01-10

文/黄卫君

  十分怀念从前吃粥的情景。哪怕是一锅白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粥有稠厚、稀薄之分,稀的可以照见人影,我们叫做亮光子稀饭;稠的叫腻娃子稀饭,一箸头能挑起一大坨,三下五除二地就能干完一碗粥。菜豆腐稀饭也是粥,这是吾乡人的最爱。它味道酸爽,豆香味十足,与葱辣子是绝配,总是让人吃得酣畅淋漓。
  吾乡人习惯了把粥叫做稀饭,好像不那么文雅。过去乡村吃早饭都十点多钟了,舀上一大碗,挑一箸盐菜或是萝卜丝端到队房院坝里,稀的稠的,不等热气散尽,一大片吸溜声,吃相难看,却十分享受。歇一会儿谝几句淡话,日月光景,天下大事,说到激动处,把碗沿敲得嘣嘣响。争吵起来,恨不得将一碗滚烫的稀饭扣在对方头上。稀饭晾凉了不好吃,赶紧又把头埋进碗里,最后用舌头把碗底舔干净,免得让老婆骂:又留下猪食渣渣了,碗都不好洗。吃完把拿碗筷的双手背到屁股后面,边走边打个饱嗝,一顿早饭,开了一场老碗会。日子如流水,改日再来。不像现在,都是关起门来吃饭,没有了话题,少了滋味。
  乡村里吃粥不能太稀,不然一泡尿的工夫,肚皮就瘪了,干不动活了。要煮稠些,解渴也管饱。吃稠吃稀要有度,主妇们一看米缸的深浅就知道煮稠煮稀。米缸一见底,人心就起了波澜,生活真就乱成了一锅粥。年轻人不喜欢吃粥,活动量大了不顶饱。再说粥味道寡淡,没有可口的下饭菜。古人训示子女云:(粥)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莫嫌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从前吃粥为填饱肚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从黄帝烹谷为粥开始,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主食形式之一。清代《粥谱》说到四大食粥的益处:一省费,二津润,三味全,四利膈,五易消化。粥还有六大功能:敬老、节约、救荒、疗疾、养生、美食。粥可以用来敬老,《礼记·月令》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汉武帝时:“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粥法。”朝廷规定:供应粥食作为奉养年老寿高者的一种福利。人年龄大了牙齿咀嚼功能减退,粥进食方便。
  从前我母亲煮腊八粥,取自家田地里的食材,黄豆、花生之类的豆子炒熟,白菜、萝卜、蒜苗炒香。 煮粥也有讲究,先用大火煮沸水再下入大米,然后文火慢煮。这个过程好像十分漫长,柴火温柔地舔舐着锅底,米粒在水中上下翻滚,里面搭配的食材开始软烂。慢慢地锅中汤汁由稀变厚,绵密细腻。母亲煮的腊八粥看起来粗陋不堪,吃起来比八宝粥香甜。我们把稠的捞出来,狼吞虎咽一番,却没吃出个味道。母亲喜欢稀粥,喜欢细嚼慢咽,慢慢地吮吸着。后来年龄大了,牙齿不好,依旧如此。
  一锅粥,就是沸腾的生活。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共黄昏,岁月温暖,盈盈生香。


编辑:晓佳

上一篇:暖暖的压岁钱
下一篇:醪糟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