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碗饭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李育善 时间:2025-01-08
文/李育善 去年深秋一个晚上,我和堂兄在丹凤县城喝完酒,回到棣花街,来到西街雷兄家。他从省上一家公司退休后,在老家盖起了楼房。院子养了不少花,特别是一簇簇菊花,在月光下很显眼。 雷兄是商洛师专中文系毕业的,我们是校友,到一块自然话就多,他还随口赋诗称赞我的文学成就,我赶忙说:“业余胡画哩,不敢说成就,在咱棣花,谁都不敢说是啥子作家。”说话间,雷兄母亲给我们泡好茶,端来。老人八十多了,麻利得像五六十岁。他给老人介绍我,老人一听,说:“噢,苗沟里人,好像小时候来过咱家吧。”我突然记起来,当年是堂兄带我来过。堂兄跟雷兄是中学同学。我赶紧拉住老人的手,说:“姨呀,几十年没见了,您身子骨还这么硬朗。” 老人疑惑,说:“你是?哪个?” 我指着堂兄答道:“他是我哥,那年我跟我哥来过,您老还给我们做了糊涂(下包谷面)煮挂面壳篓子(吊挂面时粘在挂面杆上的面疙瘩,晒干)。” 老人说:“哎,好娃哩,那时道吃个啥么,还记着哩。” 我感动而惭愧地说:“姨啊!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碗饭。多少年了都没来看您老,太不够人了。” 老人说:“你不说我早都忘了,一碗饭有个啥哩,不值一提。” 我说:“那碗挂面壳篓子,筋道,耐嚼,香,吃起来那个美味,再也没有过,现在一想,都流口水哩。” 老人说:“现在白米细面都吃不完,谁还吃那玩意哩。这多少年了,再没吊过面,想吃也没有了。”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晚秋的一天,堂兄在棣花上中学,他带我到雷兄家。家里院子吊了不少挂面,一排排像军人在列队。雷兄的父母在忙碌着吊挂面,我们啥也不懂,也不知道咋样帮忙。太阳快落山了,我也饿得头上蛮冒虚汗,我偷偷拉着堂兄的手要走,他看我饿的样子,就悄悄给雷兄说了,于是有了那顿饭。 记得老人突然放下手里的活,急急忙忙地,又是笼火,又是拉风箱。在铁锅烧开的水里,下了半碗包谷面,又烧了一会,这才从大笸篮里抓了几把挂面壳篓子,煮了好一会儿,从大瓮里捞了一碗浆水菜倒进锅里,调上盐,又煮了一会。满屋里一股子饭香。我又高兴,又不好意思。 等饭熟了,老人先给我舀了满满一洋瓷碗,干稠瓦块的,全是挂面壳篓子。我端上,头也没抬吃起来,直吃得满头大汗。那个香呀,比过年吃猪肉还香美哩。吃完,这才看到雷兄碗里全是汤…… 后来,我才知道,为了多换麦子,多赚钱,他们家从来都舍不得吃挂面壳篓子。平时把挂面壳篓子放到大瓦盆里,用水泡,再放到下次吊挂面的面里,这样,能多吊一点挂面。 有一次,跟同事小陈聊天说到吃挂面壳篓子的事,他家也在吊挂面,他周末回老家给我提了半塑料袋挂面壳篓子。他说要晒干,吃时再煮,这才好吃。他给我送到家里,我却忘了掏出来晒,后来发霉长绿毛了,我这才取出来晒干后,用水洗掉霉点,让家人做一顿包谷面烩挂面壳篓子。浆水菜是最好的,用金龙鱼油炒好烩到锅里。可咋样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来。不由想起周容先生的《芋老人传》,又一次想起那碗饭,那碗挂面壳篓子…… 编辑:林夕上一篇:贺占龙歌词三首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