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石雕(3)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墨耘 时间:2025-01-08
文/墨耘 有了图腾崇拜,有了等级差异,有了生来死去,就有了追求长生不老的想法,但这显然是做不到的,好在古人有变通的办法,形成了一套关于生死轮回的理论:生命是永恒的,死亡仅仅是一种生命延续和转换的过程,是从阳世人间转换到阴间地府继续生命的旅程,同样有衣、食、住、行需求。既然如此,钟鸣鼎食者就想把生前的荣华富贵移植到死后的墓穴继续享受。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聪明的石匠用他们的手艺将日常生活场景雕刻于石,随着逝者入葬,各式各样的陪葬石雕就陪伴主人沉寂于地下,其中,以汉画像石为代表。 所谓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构石,时间段集中在东汉中晚期,有“绣像的汉代史”之称,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四大区域:山东和苏北画像石以质朴厚重见长,古风盎然;河南画像石以雄壮有力取胜,豪放泼辣;四川画像石清新活泼,精巧俊爽;陕北晋西画像石纯朴自然,简练朴素。 榆林汉画像石是陕北画像石的代表,是最直观、最真实的陕北图像资料。榆林汉代工匠们以石当纸、以刀作笔,在陕北随处可见的石料上采用各种娴熟技法,鬼斧神工地创造出一幅幅精美朴素的画面,题材内容广泛、构图形式华美、雕刻艺术精湛,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弥足珍贵的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普通老百姓“玩不起”奢侈的画像石墓葬,但也有办法通过石雕寄托精神追求。其中,以千奇百怪的榆林绥德石狮为代表。 虽然陕北地区不产狮子,但这并不妨碍绥德的能工巧匠雕刻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石狮作品。或许正因为没有见过真狮子的模样,匠人们根据口口相传的口诀“十斤狮子九斤头,两只眼睛一张口”和丰富的想象、朴实的情感、神奇的雕技,让冰冷的石头幻化出形态各异、夸张多变、妙趣横生,似狮非狮、神似貌离、神形兼备的圣灵。他们雕出的石狮有的天真烂漫,像稚气未脱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憨厚朴实的陕北老农;有的慈眉善目,像温顺可亲的婆姨;有的刚健威猛,如冲锋陷阵的勇士。 编辑:林夕上一篇:落叶也美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