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落叶也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厚圃 时间:2025-01-08

文/厚圃

看过法国电影《弗兰兹》的朋友,在惊诧于画面由黑白向彩色自由转换的同时,也随着镜头重温一些艺术名作,像藏于卢浮宫的马奈油画《草地上的午餐》《自杀》,像魏尔伦的诗作《秋歌》,“秋声悲鸣/犹如小提琴/在哭泣……”最后诗人将自己比作那被恶风卷起的落叶,难以自主。女主安娜喜欢的里尔克,也写过一首《秋日》,与《秋歌》有殊途同归之致,迎着纷飞的黄叶诉说着自身的孤独与漂泊,呈现出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诸如此类的意象和暗喻,在中国的古诗词里可以说比比皆是,隋朝诗人孔绍安的《落叶》就是一例,“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据东晋王嘉的《拾遗记》所载,汉武帝刘彻写过一首悼亡诗,“思李夫人,因赋落叶哀蝉之曲”。他的这个隐喻为美国诗人庞德所用,以意象派的手法改写成一首更具视觉感、更堪回味的诗歌《刘彻》,尤其是最后一句,“一片湿叶粘在门槛上”,简直是神来之笔。李义山有首爱情诗叫《暮秋独游曲江》,颇合乎鄙人的胃口,衰病垂暮的诗人独游曲江,荷叶凋残,秋水清冷,追忆往事,哀痛难抑,实在是感人至深。

《楚辞·九辩》中有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与其说是中国文人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一种情结,毋宁说是人们对于逝去光阴和生命无常的感伤。日本人似乎少发悲秋之响,究其原因,应该跟他们所崇奉的侘寂等审美精神有关,在他们看来,黯然、枯寂并不代表哀歌,而是蕴藏着无限的生命能量。粗糙、简朴也非无用,实则传递出一种内在的美。也只有那种经历时间考验、具有生命感的美,才是最高级的美感。所以在日本古典的俳谐诗中,喜欢描绘枯叶、古藤、阴雨、黄昏等寂色事物,在著名的《古今集》里,吟咏的也多是些飘零无寄的红叶、转瞬即逝的晨露。这里有个故事,恰好地表达了侘寂的审美要求。日本战国时代的茶道家千利休,打扫茶室外的庭院后,还要故意摇落一些黄叶,以求得制造瑕疵的意趣,也将节候的变化纳入到生命的体验当中。据说侘与寂本是分开的两个字义,在融入茶道后才变成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艺术审美。

不过话说回来,在中国人的认知里,秋天也能带来丰收的喜悦,而行将凋零的叶子,还可衍生出诸如红叶题诗这般浪漫的爱情,从而成为元人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创作母题。有一个传播甚广的版本,说唐代诗人顾况,捡到上阳宫水道漂来的一枚红叶,上面有宫女所题的哀怨诗句,遂被打动,用红叶回了一首诗并传入宫内,竟与那位怨女取得了联系,后来又趁着战乱将她带出宫来与之白头偕老。这样的传说,听上去难免有点不可信,巧的是,我小时也看过一部叫《红叶题诗》的古装片,里面那对用红叶传情的青年男女却没有这么走运,受到皇帝御弟七王的迫害而不得不投湖殉情。

我从没在红叶上题过字,倒是有过将它夹进书里当书签的经历。那几片红叶是我从香山带回来的,数年后翻书细看,其颜色已不再鲜亮,可也由于浸染了时光而显得质朴,静美。此外,还有一种叶脉书签,我念小学时做过,方法很简单,先找到造型较好的叶子,将其埋进莲缸的细泥里,隔个十天半月取出,叶肉脱落只余下透明纤细的叶脉,精致而又典雅。

说到落叶,我总会想起岳父母家旁边那一处川西式园林罨画池,它始建于唐代,每年到了银杏落叶的时节,如踢翻一地金黄颜料,如覆盖了秋的锦缎,流光溢彩,引人浩叹。我岳母常趁散步之便捡拾白果,凑成一包后寄给我女儿,她是她一手带大的,感情很深。与罨画池一墙之隔的是陆游祠,种着几株梅花,有白的也有红的。陆放翁曾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画池南岸的怡斋。他酷爱梅花,所作的《卜算子·咏梅》,可谓是咏梅词中的绝唱。他也咏过落叶,“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可惜无法摆脱文人悲秋的窠臼。

在深圳,秋天见不到多少落叶,倒是春天遍地金黄。那些经冬的老叶子,是被刚刚萌发的嫩柔新芽顶掉的。有时候听到叶子拥挤的沙沙声,我就想,这算不算树叶与树叶之间的耳鬓厮磨?是新叶子在挽留老叶子呢,还是老叶子在祝福新叶子?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转来一张图片,很有创意——一枚树叶,不知被谁镂空出一尊菩萨的形象,让人马上想起《华严经》中所言:“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编辑:林夕

上一篇:忆江南
下一篇:没有了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