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一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尚美歌 时间:2024-12-27
文/尚美歌 看着阳光甚好,与朋友一起走上了许久未去的河堤路。 远处,飘逸如画的芦苇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眼前。一眼望过去,芦荡似乎不大,但密密匝匝的芦苇荡让人心生喜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苇纤细的腰身在风中翩翩起舞,芦花精致细腻的五官,如少女羞涩的脸庞。白色轻盈的花身,土黄色遒劲的枝干,在蓝天与阳光的映衬下,冬日的苍凉与晦暗瞬间好像被调和成了暖色,你不由得不赞叹造物主如此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杰作! 小径通幽。再往里走,竟发现了一处水域,其周围被芦苇密密严严地遮挡着,如镜的水面似乎冒着热气,芦荡及周围的植被把这人迹罕至的水域紧紧地包裹着,身心霎时好像有了温暖与感动的氤氲。想起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中的描述:“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寒冷干燥的冬日,这里的一切仿佛也被熏染温暖得快要睡着了。 瓦蓝澄澈的晴空之下,阳光,蓝天,白云,芦荡,芦荡边传来喜鹊悦耳动听的歌声,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应和声,其间似乎还混着清香的泥土味儿,风吹草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此刻,耳旁好像只剩下了大自然的风声,闭上眼,脑海里一片清净和纯正,心里某处浓缩为温情和感叹…… 这里不是山间,没有吴均笔下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山林之独特风景;没有陶弘景笔下的“高峰如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美好;也没有柳宗元笔下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浪漫。这里只是普通的河堤路野外。因为寒冷,因为忙碌,人们大都蜗居于室内,忘记了郊外的别致与美好。眼前的景象让前些日子因忙碌与疲惫,干枯的心田得到了些许的慰藉。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今日,偶遇芦荡,才真正地体会到吴均当年欣赏山水自然美景时惬意的心境。而我,在茫茫人海中,每天都被日复一日的生活推着裹挟着往前奔,每个起早贪黑的日子像钟表被设定了似的一直永无休止往前走。忙工作,忙学生,忙孩子,忙家务,自己干涸的内心好像被填满了太多的冗杂之物,有些惶恐,有些落寞,有些不甘。 冬日暖阳下的河堤路并不寂寞,这里也充满了柔情似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静谧,惬意,舒心,安静,温暖,感动不时地充盈于心间。 何处无树木?何处无芦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儿被这冬日一隅的景象温暖着,滋润着,净化着…… 编辑:林夕上一篇:陕北冬夜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4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