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耘
醇儒曾巩
曾巩,字子固,中国北宋史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虽然他在后世的知名度远不如唐宋其他散文大家,但其文章功底得到自宋以来学者的公认。其在世时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其所为文……学士大夫手抄口诵,唯恐得之晚也”;欧阳修称赞他:“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苏辙评价:“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特别是另两个文章大家都称之为那个时代的“曾子”,王安石评:“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评:“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他本人不但人品醇洁,而且为官醇正、文章醇厚,所以获得了“醇儒”的称号。或许曾巩一直低调做人,低调做事,所以关于他的趣闻趣事不是很多,倒是留下几则关于他行为处事“笨拙”的故事。
“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
曾巩有过十多年的耕读时光,曾常年不得志,仍能泰然处之,却见不得他眼中的人才被时代错过。典型的是他数次向多人推荐王安石。
当他宅在老家为生计奔忙的时候,他屡次以布衣身份向朝廷要员推荐王安石,当时王安石已经高中进士,而曾巩还是一介布衣。他给当时的中书舍人欧阳修多次推荐王安石,“盖喜得天下之材,而任圣人之道,与世之务”;给上书谏院学士执事蔡襄的书信中写道:“巩之友王安石者,文甚古……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然如此人,古今不常有……执事倘进于朝廷,其有补于天下……”古往今来,一个落榜生再三举荐一个中榜生实属罕见,足见其心胸宽广。这股难得的醇正书生气,让人钦佩叹服。
“太守与民争利,可乎?”
北宋党争极为严重,曾巩为官时新旧党争激烈,十有八九官员卷入其中,但曾巩没有被贴上党派的标签。他敦厚宽大,直率方正,“朋而不党”,守得一生清廉公正;并且他一直少议论,多实干,为百姓真正做了一些实事、好事,所以在他工作过的济南、南昌等地,现今仍保留着曾巩纪念馆。特别是他在福州取消“富官伤农”菜园子的做法,历来为人称道。
1077年,曾巩由洪州(即南昌)转任福州知州。当时,地方官的待遇不错,除了正常的工资、津贴之外,朝廷还拨给一定面积的“职田”(权属国家的固定田产),通过收取这些田地的租子来发放补助。福州没有“职田”,但有一块面积很大的菜地,州官们靠出租这块菜地“捞外快”,收入可观。
但官府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以种菜为业的菜农竞争不过官府,收入大减。曾巩了解到这一实情后,愤慨地说:“太守与民争利,可乎?”官员应该设法增加老百姓收入,怎么能与民争利呢?他顶住州府官吏说他傻、不为同僚考虑的压力,取消了这个“富官伤农”的菜地。由于保障了菜农的利益,福州的菜市场有活力了,老百姓得到实惠了,广州的治理成效也就凸显出来。
“当官不能与民争利”,这么时髦先进的观点,曾巩在千年前就提出来了,可见其官品之醇和思想之深。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