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保和
新加坡风光 图源:新加坡旅游局官方微博
2024年3月,我与三个朋友相约去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远足。
3月11日,我们从西安乘机出发,于当日傍晚抵达新加坡。中国与新加坡刚刚互免签证不到半个月,凭事先在网上办好的电子入境卡,只在自助通道扫护照和电子入境卡就顺利入境了。同行的小刘事先就打听到新加坡禁止携带香烟入境,而同行的何先生并不知情,在托运行李里带了一条国产烟,因此不由得有些忐忑,但幸好我们四人的行李都没被特别查验,而且所有行李也没有经过安检机器,就入境了。
到机场来接我们的李先生,是我多年的老部下和好朋友,他在去年2月份移民到新加坡,一见面,我们就说:“新加坡人真友好,入关简单快捷,说是不让带烟,但带了烟也啥事没有啊!”李先生哈哈大笑着说:“持中国护照到新加坡,现在几乎和你从中国的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那么简单,但你们把一条中华烟带进来,那可就是幸运了。新加坡规定,不准游客将境外的香烟直接带入,这不是交不交税的问题,而是要直接罚款价值上万元人民币!罚了款,烟还不归你,当下就把你的香烟扔到垃圾桶里了!”我说:“但为什么我们没有遇到什么严格的过关检查呀?”他说:“他们是好人推论,不会对每一个人实行严苛的检查,但一旦抽查出来就会重罚。他们的很多法律都是这样,比如说对毒贩子,他们现在还保留有对罪犯处以绞刑的处罚!”聊完这个话题,刚过了20来分钟,车就进入了市区,路两边已是一片灯红酒绿,但司机一直以七八十迈的车速前行,没有一处堵车的地方。我们几个人不由地都感叹道:真没想到,这么繁华的都市道路竟然这么通畅!李先生说:“除了他们的地铁和公交特别方便以外,他们用极端严苛的经济手段控制汽车的增长。买一辆汽车,要按累进的计税办法交税,越贵的车交的税越多,比如一辆价值10万新币的车,合计的税收要达到12万新币。除了税收,一块车牌的价格也要10万新币,也就是大概50多万人民币,而且这块车牌只能用10年,也就是说,每年需要支付价值5万元人民币的车牌费用。因此在新加坡开自己车上路的人都是些有钱人,一般人是开不起车的。”听了这话,我不由地脱口而出:“啊,这也太贵了吧!难道普通百姓们没意见吗?”李先生回答我说:“意见也有,可以随便发表,但新加坡人对他们的政府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听了他这话,我立刻联想到前几天做出行准备时了解的信息。新加坡这么个小地方,国土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上海市城区的面积,基本没有郊区,更没有农村的概念,自然被称为“城市国家”。他们的人口也只有将近600万人,而其中土生土长的具有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只有360来万,占60%,其他占比40%的240万人都是通过移民获得永久居民或非居民身份的外国有钱人。这些有钱人首先要的是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对花大价钱开车不在话下,只要还有出行便捷、信息通畅、自由而又高度法治化的人文环境相匹配,他们就能赚到更多的钱,而在他们大把赚钱的同时,也为那60%的新加坡公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这些普通的新加坡公民,虽然比不上这些外国的有钱人,但水涨船高,日积月累也过上了发达国家中产阶级虽非大富大贵,却也体面富足的生活。当我把心中这些所思所想说给李先生的时候,他说:“是的,在新加坡以至于在国际上有这样的说法:新加坡这地方是40%的外国有钱人养活了60%的新加坡公民!”没待我再说啥,他又接着说:“新加坡的很多法律都直接保护当地公民的利益,比如说外国人在这里买房,要交高达60%的购房税 ,外国人在这里开公司,必须要聘用一名具有当地公民身份的人担任董事。”我说:“这不是不利于吸引外国有钱人来新加坡吗?比如说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呢?”他说:“除了房子是永久产权以外,来这里定居的外国人很多都想取得新加坡国籍,即使不能取得国籍,买房的成本也是一次性的,更重要的是生意发展上的便利性,还是会吸引很多外国的有钱人到这里来发展。”我听了他这一番话,心想新加坡这地方,历史上也被殖民过,20世纪60年代独立以后,能在7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并在今天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必然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成功之道。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准备赶去李先生的公司。没用了5分钟车就到了。司机是一位看起来50来岁的华人,我们一上车,他就很热情地与我们聊到了他的家世,100多年前他的爷爷是从福建那边过来的,在家里,他的父辈们只讲闽语,像他们这个年龄的人,还有他们的下一辈都会英文,但回到家里还是讲中文。他还操着很熟练的南方普通话说:“新加坡70%的人都是中国血统,只要不到高档写字楼里去办事,只会说中文就行。”下车时,当我们用新币现金给他付款时,他笑着说:“用支付宝也行!”我心想,这些人的祖辈,当年或许是迫于某种生活的不顺,才背井离乡到这么一个热带的小岛上来谋生,他们可能做梦也想不到,如今这个他们赖以谋生的小岛,竟然能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亚洲金融中心。
李先生的公司位于市中央的金融中心,按他的话说,这里就相当于是上海的小陆家嘴。进了他们位于25层的办公室,站在窗前向外望去,方圆几平方公里之内,一座座金融机构的高楼鳞次栉比。楼顶上,除了诸如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高盛、瑞银信贷等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的标志以外,中国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还有当地的星展银行和大华银行的招牌也很醒目。
李先生的公司是刚刚注册设立不久的持牌综合性金融理财机构,他说,这样的公司在新加坡只有100来家,其稀缺性有点像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这样的公司,对实收资本的要求并不高,但对主要发起人的从业资质要求很高。他们公司的三个合伙人,均毕业于国内和国外的名校。在见面落座,简单介绍了合伙人王先生的简历后,王先生就直入我们事先约定要讨论交流的第一个主题:全球背景下碳交易和碳汇交易的现状、商业机会及未来发展的若干问题。在他的导引下,我们对碳源和碳汇的来历、《京都议定书》的核心要旨以及碳源和碳汇已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有了基本的理解后,他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可以用于交易的碳源和碳汇标准化、指标化,并设立专门的交易所进行公开交易,碳源、碳汇指标就会像证券市场中交易的股票一样,成了金融产品。”听到这里,我觉得他深入浅出的几句话讲得好极了,不禁脱口而出:“碳源、碳汇成为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金融产品,那必然就会产生竞价,竞价就会发掘出碳源、碳汇的公允价值,而且在碳源、碳汇公开交易的市场上,必然会产生投资者和投机者,这样碳源、碳汇交易自然会极大地促进碳源与碳汇的平衡。”他说:“是的,现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和国家都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碳市场和碳汇交易市场。”我说:“中国在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后,也有了碳市场和碳汇交易。”他说:“不同市场间的碳交易和碳汇交易就有可能产生价格偏差,这就为碳交易和碳汇交易的投资者留下了套利的空间。”我说:“哦,我大体明白了,对我们来说,现在就应该以全球视野的眼光来关注中国碳交易和碳汇交易的投资机会。”这个宏观的话题说完后,他接着说:“我们目前正在与越南河内一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合作推进一个绿电项目。这家开发商在河内市郊做了一个超大盘的生态住宅项目,我们为此向他们建议在该小区采用光伏发电电源。我们的这个建议得到他们的高度赞成,并由此而产生了我们为他们设计绿电方案、发起基金投资等诸项业务。”我心想,新加坡并不生产光伏发电设备和产品,越南也不是全球碳交易和碳汇交易的主要国家,但他们却能站在全球减少碳源并增加碳汇的的制高点上,在为欠发达的越南提供服务的同时,找到他们谋利的业务空间。而这一切恰恰是因他们身处全球金融中心高地而带来的“一览众山小”的独到眼光和超强能力。
中午李先生请我们去一家古风古韵、格调高雅的中餐馆就餐。看到餐馆高大门楼上的牌匾和两侧的楹联,恍若到了广州或福州。餐厅的服务员也大都是中国人的长相,既讲英语,也说汉语。地道的粤菜,绝不次于在广州吃到的味道。李先生给我说:“新加坡70%的居民都是华裔,官方语言第一是英语,第二是汉语。我们在办公室交流,有时你讲汉语,对方听懂了,但回过来的却是英语,他回过来的英语我也听懂了,又回过去汉语,就这样,你来我往的挺有趣。日常生活中更是这样,讲英语的人不少,讲汉语的人也很多。”
下午我们聊了李先生公司的业务和新加坡的金融市场。话题从他们公司的家族办公室业务聊起。当他讲到他们为中国国内的一些大家族直接做信托业务时,我很惊讶地说:“在中国国内只有信托公司可以直接开办家族信托业务,市场上没有信托公司牌照公司开展的家办业务,在付诸实施时,必须经过持有牌照的信托公司才能完成。你们这么个理财牌照的公司就能直接做家族信托业务吗?”他说:“在新加坡,有了我们这个理财公司的招牌,不但可以直接做信托业务,还可以发起设立私募基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金融理财中介服务业务,也就是给高净值客户制定理财方案,并向其他大型信托、证券、保险、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推介。”我心想这个业务范围可太宽了!我又问:“如果你们把一个高净值客户推荐给商业银行,你们是如何获利的呢?”他回答我说:“我们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这个收益就是商业银行收取客户资产管理费的50%,银行会以中介费的形式支付给我们。其他信托、证券、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也是这么个办法。这些方面的规定很明确,行规也很清楚,没有遮遮掩掩的私下潜规则。”我不由地脱口而出:“这简直就是个金融理财产品的百货公司啊!”我又问:“那你们获得客户容易吗?”他说:“不能说很容易,但接触各类客户的机会特别多,大家都集中在这个圈子里,不需要跑很远的路就能见面,只要我自己有时间,每天都有接触不完的信息和客户,而且中国国内很多非常知名的大公司在这里都有办事机构,可以很直接地与他们聊业务。”我心想这应该就是地处金融中心高地的优势吧!
傍晚时分,李先生领我们去江边一家中餐馆吃饭,刚刚六点来钟,江边林荫道上已人流如织,人群中传出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江两边露天的酒吧也已无空位,置身这生机盎然的景色,内心顿生愉悦,不由地也想加入其中,举杯痛饮。
次日,我们游览了新加坡的狮城广场并参观了历史博物馆。狮城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狮口喷水造型和帆船酒店了,其他的景点就谈不上什么特色了。历史博物馆的展品很平淡,毫无令人印象深刻的旷世之作,大多数陶器和木制品都有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也没有什么镇馆之宝之类的说法。
柬埔寨美景 图源:柬埔寨王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
柬埔寨美景 图源:柬埔寨王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
晚上李先生领我们在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餐厅吃新加坡特色菜。这家餐厅的主人也是华裔,现在的掌门人已是这个家族移居新家坡的第四代了,但餐厅的整个格调仍是古色古香的“中国风”,门口一间敬奉着先祖的大堂里,只有在靠窗地方摆的一架钢琴好像在述说这一家族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饭菜虽是些不同于中国菜的东南亚口味,但道道菜还是没有脱离中国做法的炖煮与炝炒。
晚饭后我们在步行回酒店的途中,走入一家足有100多亩地大的西式庭院式花园酒廊,入门处是一间500多平方米的大堂,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个教堂,现在改建成了一个可以办冷餐会的聚会大厅。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大厅内仍灯火辉煌,足有200多人的聚会正在进行,三五成群的人们,完全西洋化地手持酒杯,站在那里聊天。大厅的左右两侧和正中后方,一间连着一间的酒吧有四五家,家家门口的露天庭院都笼罩在温柔灯光借着明媚月光的朦胧气氛中,吧桌前饮酒畅聊的人们,西方人的面孔居多,东方人的面孔也不少。
离开这座庭院,我越发感受到新加坡这个国家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显现出的强大生命力。从古至今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真是太有生命力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可能就是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而将文化基因融进了我们的血脉里,而也正因为博大精深,而可在传承的同时兼容外来文化,甚至同化外来文化。早在几百年前来这个小岛上拓荒的中国人,家族生存之根已远离故土,但其血脉还是流淌着远古祖先的文化基因,而同时,他们也餐食着万里之外传来的西方文明之果,孕育出了可以有机融入世界文明生态之林的参天大树。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也是既未中断中国远古文明的文化基因,又兼收并蓄西方文明之果吗?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其既传承又兼收并蓄之壮举,在将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不仅一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而且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尚需时日,其艰难困苦也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在传承的同时绝不放弃兼收并蓄,藉以深化中西文化有机交融的生态机制,具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必将充分展现其超强聪明才智加勤劳勇毅的生命活力。
次日,我们离开新加坡,飞去越南河内。空中航程只有3个小时,当日下午4点多钟飞机就落地河内机场。机场看起来还不错,但与我们国内的大城市机场相比,那就差远了。虽是落地签,但还是要提供证件、照片并填表送进办理窗口等待审批,近20分钟后 才领到一张签证的卡片。持有这张卡片过关时,海关官员在这张卡片上盖了入境的印鉴,而没有在护照上加盖入境的印章。这一切顿时让我觉得好像去朋友家做客,但在入门时就遇到管家很烦人的盘查。
来接我们的导游虽是个土生土长的越南人,但中文很流利,对古代历史上中国对越南的深厚影响有不浅的了解,他说:“早期越南人只有当地的口语,文字则主要使用中文,直到19世纪中叶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以后,文字才以拉丁文为主。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儒家学说、佛教经典都浸入到越南的政治、文化、宗教之中。近现代及当代以来,在争取民族独立、确立社会制度、建立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越南都深受中国的影响。”
在我们与这个导游在车上深聊了半个小时后,车行进到了河内市的城边上,不知是天阴的缘故,还是路上的车脏糊糊的,从车窗望出去,灰蒙蒙的一片,让人感到好像行驶在我们国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有风沙的北方城市郊区的公路上。车流行驶缓慢,走走停停,总算在大约1小时后进了城。城里的主干道还算宽阔,但路两边的摩托车车流几乎占据了一半的车道,很像我们国家80年代城市道路上的自行车车流。从主干道转入商业区的道路后,映入眼帘的是路两边破破烂烂的商铺,几乎每家的商铺都摆到了人行道上,显得拥挤不堪。导游介绍我们进了一家吃越南特色菜的餐厅,餐厅的面积不小,但餐台的布置很简陋,服务员会那么一点点英语,帮我们点了几个所谓的特色菜,却没有一个好吃的。
晚饭后,看着毫无生气的灰蒙蒙夜空,我们没有任何逗留在城里的心情,直到我们来到准备入住的万豪酒店时,眼前才一亮,鲜艳夺目的万豪酒店招牌在一公里之外就能看得很清楚,酒店外车行盘道两边的葱茏树木在霓虹灯的映照下透出蕴藏的生机和神秘中的安宁,与城中央黯淡无光的夜景相比,就感觉这座酒店如同天外来物。我心想,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西安东郊刚有了第一个玻璃幕墙的金花饭店时,西安市的整个城市不是也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吗?那么今天的越南河内是不是就相当于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西安呢?
第二天,因与我同行的何先生有意向在当地投资建厂,事先联系好的当地一家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工作人员带我们到一个开发区去考察。开发区的办公楼很简陋,我们等了半个小时后,才来了一个工作人员,脸上毫无表情地给我们大概介绍了一下这个开发区的情况。当我们提出全面介绍一下河内吸引外资的招商政策时,他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显然对我们的到来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领我们来的开发商的工作人员更是说不清楚当地的招商政策。我心想可能是我们没找对人,也可能越南人就这样。
午饭后,我们去了这个开发商在远郊开发的一个大型生态园林住宅项目。这个项目乍一看,确实蔚为壮观,占地足有十几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一座建在郊外的新城,两人才能合抱的大树遍布城中,一栋栋庭院式住宅掩映在繁茂的树林中。主人用电瓶车拉我们在城中行驶了40多分钟,沿路看过去,已入住的住户门前凌乱的商铺,毫无品质可言的商铺门脸和招牌,还有商铺里稀稀拉拉的人群,顿时让我感到这是一处土不土洋不洋,完全凭着概念和想象生造出来的“生态园林项目”。我由此也想到,越南这个国家可能正处在想按高大上的目标前行,而现实中的社会车轮正行走在高速公路与乡间小道并行的道路上。
次日上午,导游陪我们参观了越南的历史博物馆和文庙。博物馆是一座黄颜色的老建筑,但毫无历史沧桑感,看上去只是一座陈旧的老楼而已。里面的文物也没有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而且多数文物都与中国的历史相关。文庙倒是有点气势,是公元1000年左右建的祭奠中国孔子等儒家先贤的庙宇,宽阔的廊道,连着纯中式建筑的五进院,每一进院的门楣牌匾和两侧柱子上的楹联均表现出正宗的中国儒家文化。我心想,越南同样有深厚中国文化的底蕴,却不能像新加坡那样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他们未及早推行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治理机制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天下午,我们离开河内,飞往柬埔寨的暹粒市。空中只飞行了一个来小时,就到了暹粒机场。机场不大,但很现代。通关也很便利,用事先从网上下载的一个码,连同护照,扫了一下自助机就入境了。导游是一个30来岁的女士,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但汉语说的还不错。我说你们这个机场不大,但还挺漂亮的,她马上说,刚建起来不久,是你们中国援建的。出了机场,马上就上了高速公路,她没等我问,紧跟着就说,这条高速公路也是中国的一个公司援建的。我心想,这地方像点样的基础设施可能大都是中国援建的。果不其然,车行半小时后就下了高速公路,进入市区的公路竟然还是石子铺就的沙石路。路上的汽车、机动三轮车、脚踏车、摩托车与过往的行人交织在一起,混乱不堪。车很快拐进一条黑咕隆咚的小道,十几分钟后就到达了我们预定的民宿酒店门口。真没想到下车时,酒店的三个接待员已站在门口,操着挺流利的英语欢迎我们的到来。进入大门,穿过一个花园小径,就来到了尺度不大,但大小得体的西式格调的大堂。在服务生的导引下,出大堂后门,是个露天泳池,泳池旁边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西式餐厅。住宿的三层客房小楼掩映在繁茂的椰树枝叶下,站在房间的窗前向外望去,满目苍翠,郁郁葱葱,不由得心想这座花园酒店一定有它的特殊来历。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晨,导游给我说:“这座酒店在暹粒不算最好的,但是挺有名气,原先是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一个大富豪的宅邸。”我说:“哦,原来是这样呀!看来殖民者客观上也为当地做贡献了!”她说:“你们马上要游览的吴哥窟也是法国人发掘出来的!”未待我发问,她接着说:“1000多年前,我们这里就是古高棉帝国的首都,高棉帝国历时600多年,鼎盛时期的14世纪中叶,统治着柬埔寨和泰国的全部地方,还有越南的大部分地区,地域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东南亚最大的帝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但在15世纪中叶,高棉帝国被暹罗(今泰国)攻陷,从而迁都到金边,其帝国古城也消失在热带雨林的丛林中。直到1861年,法国生物探险家在丛林中发现了古城的遗迹,并昭然于世,才有了今天你们能游览的高棉帝国故都的部分遗迹,也就是吴哥窟!”我不由地遐想着古老的吴哥窟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千年回响!
早饭后,车行半小时即来到了兴建于1186年的塔布隆寺。这里是古真腊吴哥王朝的国王加亚华尔曼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因此也叫“母庙”。这里生长着的一种奇异树木,经历了千百年的岁月,将寺庙几乎全部包围和覆盖,甚至它们的枝干都纠结在石缝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规整的建筑因碎石与植物交错,被肆意生长的热带树木侵入,如蟒蛇般的树根爬满了寺庙,并深入到建筑中,使内部的石塔、围墙倒塌而变成了一座“迷宫”。除了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象外,庙内的各种浮雕也极为精彩,而神殿内供奉的则是“智慧女神”。我心想,国王心目中的智慧女神啊,你知道千年后来自全球各地的芸芸众生,还会来这里领略高棉帝国昔日辉煌的盛景吗?
第二天上午,我们去了“小吴哥”。小吴哥的建造经历了两代国王,历时近35年。这巨大的神庙曾长眠于热带丛林中,直到法国生物学家穆奥在没有人到过的热带丛林里跋涉时,不经意间透过古树茂密的枝叶,见到了五座高耸的石塔像一朵朵莲花婷婷开放的迤逦景色。正门门廊宽达250米,穿过门廊,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型广场。广场中间一条长约500米的中央大道笔直地通往五塔的内围墙。顺着大道就可以一步步走向吴哥窟的主体寺塔。主殿建于三层台阶之上,大约有20层楼高。台上建有5座尖塔,中央主塔高出地面65米,全部建筑由砂石砌成,其上的浮雕工艺精湛。因此这座神秘的建筑有“雕刻出来的王城”的美誉。我站在废墟之间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古老的钟声回荡在耳畔,心中遐想着千年前的繁华与辉煌。
离开“小吴哥”,车行20多分钟就到了因占地远大于小吴哥而得名的“大吴哥”,这是古高棉王朝的城郭遗址。站在城边,放眼望去,城墙还隐约可见。城墙的外面,宽阔的护城河犹如一条蜿蜒的玉带,环绕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城门上方的石壁上,微笑的佛陀面容,穿越千年的风霜,依旧慈祥而神秘,仿佛在向世人传达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智慧。走入城内的巴戎寺和巴芳寺,其巍峨的佛塔和神秘的四面佛浮雕让人不由地在啧啧赞叹之时心生敬畏。远眺皇家居住的以红土和砂岩为结构的空中宫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古代文明的一颗璀璨宝石,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头顶烈日,我们还是在这斑驳巨石的石窟里流连忘返。傍晚时分,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古老的石墙上,大吴哥便沐浴在一片金色的宁静中,如同一位沉思的智者,静静地回望着历史的长河。这片刻的宁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文明的沉淀。
在返程的途中,看到车窗外破破烂烂的商铺和民房时,我的思绪才回到了当下,心想千年前古高棉族人缔造的文明为什么在当今之世已荡然无存了呢?导游说,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多种说法和猜测,或许是气候的巨变,或许是外族的入侵,或许是皇族内部的宫廷内斗,等等,不一而足。那么我们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是也经历了气候的变化,外族的入侵,皇族内部的宫廷内斗等等吗?但直到今天还对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深深的影响。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中外学者的各种理论和观点,一定自有各自的道理,但十几天来的三国之行,让我深感中华文明的高度包容性是其长盛不衰的最重要原因。当年远离中华故土的新加坡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获得独立后,其政治精英们因能够主动接受西方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从而将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有机融合在一起,才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同样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越南人,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民族独立的胜利后,因为没有及时主动吸收西方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成果而耽误了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直到近十几年来,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制度,才逐步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国家更是在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后,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又兼容并蓄西方的社会文明成果,才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从而成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见,中华文明本身具有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所不具有的高度包容性,因而能够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这种与生俱来的高度包容性虽然并不意味着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先进的外来文明,但中华文明一旦与先进的外来文明有机融合,就必然产生其强大的生命力。
十一天的三国之行就这样结束了,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留在我脑海里的感悟和思索还在继续……
编辑: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