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4-04-12
朝歌文化并不意味着已经脱离了殷商文化,也没有避开与淇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先秦历史。据有关史料显示,淇河(古称淇水)围绕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朝歌故里已有三千多年了,但在我看来,殷商文化就是淇河文化,淇河文化又孕育出了朝歌文化和黎阳文化。这不仅是极其珍贵的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及文化遗存,亦是这一片土地的深厚性和深刻性。 三千多年前,朝歌故里有幸成为中国第二个首都。商朝名臣比干作为那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也出生于此。 是的,朝歌故都的旧城遗址不会发生改变,朝歌文化的方阵始终冲锋在前。真实而客观的历史是不容别人随意篡改、随意打破以及随意瓦解的,只有这样,殷商文化才会是最完整的、最完美的,朝歌文化才会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 封神之地并非流亡之地,相信历史的潮流不会后退。朝歌人是殷商文化的行走方式,是历史最清澈的思维方式。 淇河之水是挪不走的,朝歌故里亦是不会动摇的。说起朝歌故都遗址,其实就是这一方山水的精神家园。 三千多年来,荡漾在这一片土地上的朝歌文化,早已深耕于此。牧野大战的硝烟早已被风吹散,荡然无存。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朝歌文化由谁来维护?当朝歌文化从时间跨度上愈来愈远时,朝歌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却是不可动摇和撼动的。 说来也是,三千年过去,朝歌人并没有感觉到朝歌文化的生疏,反而愈来愈感到更加亲近了,更加热络了。这既是新的发现,又是血浓于水的再生和亲情。 关于这一点,这是殷商名臣比干万万没有料到的。他从记忆里向我走来,他挤了一下眼睛,向我表达了谢意。他的态度是和蔼的,他的行为举止是朝歌似的。 淇县乃为商代帝乙、帝辛的别都,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首都。西周为卫国都,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晋。 《左传》这样记载道:“襄公二十三年(前550),齐侯伐晋,取朝歌”。 战国为魏邑,《史记·魏世家》:景湣王二年(前241),秦拔我朝歌。秦置朝歌县。 从此,“朝歌”这个地名便确定下来了。 尽管学术和史学界对于晚商时期朝歌的政治地位,至今争论不休,但在郭沫若1933年所著的《卜辞通纂·后记》一书中,它根据晚商铜器戊辰彝铭文有武乙配偶妣戊的记载,又结合《帝王世纪》文献记载,从而认为帝乙、帝辛的商朝政治中心确为朝歌,即今天的淇县。 殷商旧都遗址仍然存在,帝乙、帝辛的宗庙气息尚存,故而,其他地方自然而然便是所谓的“更不徒都”。即使如此,而卜辞中不见,可想而知。 就在这一片土地上,恍惚之间,我看到古都朝歌的大门已经打开,朝霞正在这里燃烧。淇河是朝歌文化的定海神针,不是那些妄自菲薄的行为和侥幸。 朝歌就在我期待已久的淇水河畔,淇水汩汩而来,清澈明心。当那些突如其来的歪曲历史的消息,传入朝歌大地的时候,我的身心依然是平静的,是宁静的。类似这样的情况,我对他们的看法是轻描淡写的。 朝歌文化是先人的灵魂能够抵达的精神上的一种远方,突如其来的幻觉和想法是荒谬而可笑的。说这一片土地是封神之地,那是指先人的政治意识曾经播种于此,或精神尚存。那些突然降临的蚕食鲸吞行为,并不会使这一片土地大惊失色,或气得浑身发抖。 其实,这就是朝歌文化的历史性、规律性以及定力性,并非其他所能毁坏和抹去。对于这样的伤害行为,先人早已预料到了。他们是理性的,思考是健全的,他们的前瞻性和判断能力,其实并未受到伤害。 朝歌文化在人们心里反而会更加镇定自若,对于朝歌人来说,这是先人留给这一片土地的宝贵财富,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这是客观的存在,现实亦真实。 对于朝歌文化的深刻体会,对于我来说不是表面的,不是浅薄的,已经完全融入这一片土地,渗透我的血脉。谈起朝歌文化,乃我自然而然的认识和抉择、判断,而且理性。我不会妥协那些不切实际的行为和看法。朝歌文化就像淇河的流水一样是清澈而明净的,况且朝歌人心里的坚守是那么坚定不移,重如泰山。 朝歌文化与淇河长久并存,这是客观事实,并非随意捏造和歪曲。 编辑:北月上一篇:可露丽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没有了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