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大炮台的回声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康玉科 时间:2022-03-16

文/康玉科



  去厦门胡里山炮台参观,导游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错过上午10时的“开炮”表演。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的海峡凸出部位,炮台依山傍海,视野开阔,隔海与渔仔尾互为犄角,控扼着厦门港,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瞭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赶到景区,这里人山人海,大炮发射表演已正式开始了。景区工作人员扮成清兵“八旗”“正红旗”“正黄旗”模样,进行仪仗队列和操炮演示。背景音乐,战鼓,八旗兵盔甲、佩刀、青龙大旗样样不缺,通过情景表演再现清代红夷大炮炮兵操演及发射。只见炮台的后面山头上有“总指挥”,现场则有“领导”发布“装弹”“点火”口令。据说发射过程共有11个口令,都是真实的。随着口令,则有“清军”士兵具体演示,直到最后“轰”的一声,发射成功!一场“操演”有16名演员,历时15分钟。“炮声”响后,我们上了炮台,得知发射的并不是真炮弹。站在炮台之上,看到周围旗杆、青龙旗同红夷大炮清兵操演相辅相成,感到这样的表演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品位,丰富了景区的产品结构。这样把固态的文化遗产和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激活了百年遗迹。
  看完大炮发射表演,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海岸边参观这里最大的一个“巨炮”。来到“巨炮”前,只见在一个碉堡式的房子里有一门大炮,大炮下面有铁轨可以旋转,大炮口直对着前面的大海。导游介绍:这就是当时清政府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有效射程可达6460米,清政府当年花了白银5万两才购得。这是世界现存最大、最早、最完整、保留在炮台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至今保存完好。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军事史和火炮发展史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2000年8月24日,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珍藏的这座炮口内径28厘米的克虏伯大炮,以“现存最大的海岸炮”文物资格,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
  这尊“大炮”在实战中表现怎么样?这,还真不好说。武器虽然重要,但是毛泽东早就说过,决定战争成败的是人,而不是物。鸦片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虽然有这样强劲的海岸炮,清军依然战败。但在后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这门大跑却在厦门爱国民众的手中显示出应有的威力。1900年8月,日军借口厦门的日本寺庙东本原寺被焚,突然登陆海口,布岗设哨,妄图独占厦门。此举激起厦门人民的义愤,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官兵们立即脱下炮衣,掉转炮口,对准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和海面上的日本军舰,并发出通牒:日军陆战队如果不立即撤兵回舰,就立刻开炮,把日本领事馆炸平,把日舰击沉。在其他国家驻厦领事馆官员的调停下,日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平息了这一事件。事后,厦门人民纷纷到胡里山炮台向官兵们表示慰问。看来人“硬”,炮的作用就能显现出来了。特别是在1937年10月,侵华日军派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厦门,遭到胡里山炮台的猛烈还击,打沉日舰一艘,日军进攻失败,拖着受伤的军舰离去。在这次战斗中,炮台受到日机报复性轰炸,当场牺性5人,受伤12人。为安全起见,炮台官兵就用嵩屿铁路遗弃的铁轨拌以水泥,给炮座加了围墙和顶盖。
  看完了“大炮”,我们又到当年清军的兵营区参观并观看了反映当年清军英军战斗情况的电影。为了生动再现胡里山炮台作为要塞炮台指挥总台的辉煌历史,凸显官厅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的地位,在演武厅(官厅)楼通过中心人物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利用高仿真(硅胶)机器人,真实再现1896年清朝胡里山炮台官兵指挥作战及生活场景。最后,我们观看了反映1840年鸦片战争厦门抗英保卫战的电影短片。4D特效电影通过实景拍摄加上先进的数字立体三维制作技术,将声、光、电等各种虚拟现实环境巧妙结合,表现胡里山炮台抗英保卫战的光辉历史,逼真的战争场面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在观看中不仅声音真切,就是“海水”也不时溅到我们身上,让人感到特别真实,也深刻地感受到胡里山炮台的历史印迹。一般在国内观看影片,结局都是我方大胜。但我们观看这部影片,虽是炮台官兵英勇杀敌,最后全部战死,结局是英军胜利,占领了大炮台。影片中的清军战士十分英勇,但他们用大刀同英军的步枪战斗,要战胜确实太困难了,让人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观看完“炮台”景区,让人深切感受到人要过硬、武器先进,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