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仰望前行者的背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商子秦 时间:2021-03-03

李强华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农民诗人。
  他出生于1935年,长我14岁。在年龄上,他是走在我前面的长兄,是一位走在岁月长河中的前行者。
  李强华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60年代初,因为诗歌创作成绩优异成为陕西乃至具有全国影响的农民诗人,赴京参加了第三次全国文代会。那时我在上小学。60年代中期,我还是个中学生,他的诗歌已经入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农民诗人作品集《公社铺云我下雨》,我是这部诗集的读者。他是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的出席者之一,在当时,这是一份意义非凡的殊荣。
  我和李强华相识于70年代后期,那时,我作为一名诗歌创作的新人,参加省作协组织的陕西省诗歌创作座谈会。而李强华已经是陕西诗坛的老将。在写诗上,他是走在我前面的诗人,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前行者。
  前行者走在前面,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曾仰望着他的背影,跟在他的身后前行,这是不争的事实。
  李强华不幸仙逝,成为陕西诗坛,特别是陕西乃至全国农民诗人群体中的一座里程碑。在李强华先生去世已经14年后,一部厚重的《李强华诗歌选集》,让我对这位诗界的前行者,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在这位前行者的背影上,我看到了在诗歌创作中他的与时俱进、追求创新。李强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写诗,当时,陕西还有一位更有影响的农民诗人,他就是王老九。李强华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和王老九一样,都是三五七言的“新民歌体”,这也是当时农民诗歌创作的主流。但随着创作实践的积累,艺术视野的开阔,李强华的诗歌创作开始走出“新民歌体”形式,出现新诗的写作。随着时间的变迁,李强华对新诗形式运用越来越驾轻就熟,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期,新诗已经成为李强华诗人的创作的主要形式。这种变化使他的创作形式更加多样、表现力更加丰富,诗意更加浓郁,也更贴近时代,更易于为广大读者接受。
  从这位前行者的背影上,我感受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贴近生活,泥土气息。作为一位农民诗人,李强华诗歌创作的内容,绝大多数属“农”,即题材和农业有关,这曾经是他创作的最大优势。作为一名农民,他熟悉农村、熟悉劳动、熟悉乡村的生活、风情,和农民的情感天然相通。特别他作为乡村基层干部,自觉地听从党的召唤,贯彻党在农村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在诗歌创作中全方位地体现主旋律,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农村的时代风貌。当然,在进入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诗人的艺术视野和题材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开阔,更加多样,但作者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土地、离开乡村,离开农民这一自己永恒的追求。从而形成了自身创作的鲜明特色,成为陕西农民诗歌创作的重要的时代标志。记得上世纪80年代省作协在户县召开的诗歌创作座谈会上,曾对我和另外两位诗人王德芳、马林帆的作品进行专题研讨,时任《延河》主编的王丕祥老作家曾经引用陕北民谚说“每个羊都有自己吃的一片草”,强调的也是作家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和世界的坚守。李强华诗人也是这次会议的参加者,也是这种理念的自觉践行者。李强华诗人留下的这些经验,对于目前正在写诗道路上苦苦摸索的年轻诗人,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诚然,每个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所以,每个诗人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打下时代的烙印,留下时代的局限。李强华的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作品。相信大家在阅读这部诗集时会有所认识和感悟。正像朝着太阳走去,就必然会留下影子一样,这些诗歌的收入,恰恰全方位和立体地反映了李强华诗人创作中不断突破和不断超越,给我们提供一份珍贵的借鉴。
  岁月荏苒,百年一瞬,转眼李强华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在纪念李强华逝世十周年的时刻,我曾为这位农民诗人写下过一篇赋文,其中结尾部分,既表达了我对李强华的评价和敬仰,也激励自己仰望前行者的背影,不断进取。现摘录如下,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乡土诗风,春秋已入青史;大家风范,诗品长存人间。三秦诗坛,怀念强华,德艺双馨,诗人典范。天国邀才俊,瑶池正举盛典。人间要好诗,我辈责任在肩。榜样在前,何敢懈怠,使命铭心,任重道远。弘扬诗歌精神,携手继往开来,盛世三秦诗坛,当出惊世诗篇。”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